《土木堡之变》 大宋。 看着天幕上的土木堡之变,赵匡胤不禁打了个寒颤。 xx之变。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此前天幕所讲述的——靖康之变。 当然,後人也称之为靖康之耻。 “土木堡?” “听起来像是个地名?”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此堡,定是其庙号中的那个堡。” 赵匡胤看懂了。 “这堡……恐怕也是个臭名昭着的……” 赵匡胤咽了口唾沫,微微呲牙,倒吸了一口冷气。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退回草原,分裂为鞑靼丶兀良哈丶瓦剌。】 【鞑靼和兀良哈都已经被击败过了,朱祁镇眼中,就剩下位於呼伦贝尔草原一带的瓦剌了。】 【该部落的两位太师,脱欢和他儿子也先都着力扩张部族势力,侵吞鞑靼丶兀良哈部。】 【同时,经常南下掳掠边民,掠夺牲畜,冲击原先的朝贡贸易】 【……】 【兵部尚书邝埜,宣府巡抚罗亨信都曾上疏,请求“增置城卫丶土城备之”,以防瓦剌。】 【但皇帝和王振都视而不见,直到瓦剌大军即将入寇,赶紧命成国公朱勇挑选精军马步精锐四万五千人,其中三万人开赴大同,一万五千人开赴宣府以增强防卫。】 【七月初二边报已显示瓦剌“其势甚众”朱祁镇这才派人往各边镇赏军动员迎战,又紧急下令,要求立刻补足京营所缺马匹,但此刻已经晚了。】 【七月十一日,瓦剌入寇,进攻的重点,自是宣大。】 【战前准备不够充分的明军,在猫儿庄与瓦剌与瓦剌交战,大同右参将吴浩兵败身死】 【如此惨败的消息传到京城,朱祁镇听到之後的反应,不是听取老臣的意见筹措防守,而是——朕要亲自出击!】 大宋。 赵匡胤看着天幕上的北京城丶宣府丶大同等地的,不禁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如此长城防线皆在手中,国境安稳,国朝之幸啊……” “明太祖,真是个厉害的人物……” 不由得他不羡慕。 这东西不说他目前没有收回来。 天幕都讲述,即便是在自己有生之年,都没有将其收回来。 “朕那不争气的弟弟倒是也想把它收回来,可惜……不仅没拿回来,还弄了个宋驴宗的称号回来。” “这叫朱祁镇的死东西不会把北边都丢了吧?” “不对,那个叫崇祯的不还在北京吗?都那时候了还在北京,应该不会输的太惨吧?……” 说起来,赵匡胤都有些生气。 虽然是明朝的事。 可是这眼看着拥有‘完美无瑕’的国境线的朝代,即将要被朱祁镇糟蹋一番,他都感到心痛了。 南宋。 宋高宗时期。 “没那个本事你瞎带什麽兵??” 赵构指着天幕上的朱祁镇怒道。 “毛都没齐的小皇帝,你行吗你?” “不知道派懂兵事的将军去防守吗?” “长城防线皆在手中,若是派遣一二岳爱卿这样的将军,必能够让瓦剌人知道知道什麽叫做铜墙铁壁!” “这群草原人远来粮草不济,守上几个月他自己就滚蛋了!” 岳飞:“……” 岳飞看着天幕上明明可以早早准备,却错失良机的大明。 又有些无语的听着赵构对自己的‘吹嘘’,一时间确实半分高兴的心情也没有。 “多好的国境线啊……” “你不要给朕啊……” “而且这瓦剌不是之前还给这明朝朝贡吗?” “还要劫掠?看样子是太穷了,要不然,结为兄弟之国,大明为兄,瓦剌为弟,每年给弟弟点生活费,这事朕看着也能过去。” “不至於打生打死的……” 彷佛是发现了什麽盲点的赵构补充道。 岳飞:“……” 实在是憋不住了的岳飞开口道。 “臣以为,有没有一种可能,把这‘生活费’变成军费,然後把这瓦剌灭了,一劳永逸?” 赵构:“……” 赵构缩了缩脖子,乾笑道:“虽然这明朝此刻看起来是国力强盛,可是那那麽能打的明太祖丶明成祖都没有灭了瓦剌,想做到应该不容易吧?” “而且万一……输了呢?” 大明。 永乐时期。 “去召朱能来。” 朱棣稍稍松了口气。 这朱勇和张辅是自己这两位心腹爱将的儿子。 能力亦是不浅。 皆是可造之材。 朱祁镇毕竟距离他有些远了。 他现在也见不到。 哪怕是个蠢货也好,他也毫无办法。 但是有这两位心腹爱将的儿子镇场子,他还是稍稍放松了些。 情况应该不至於太糟。 毕竟,他教不好朱祁镇,但是可以教好自己的儿子。 想来他们也是一样。 哪怕能力不及父辈,至少也得是中上之姿。 更何况张辅的能力他是知晓的。 “就让朕看看,你能捅出多大的篓子。”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已经修正了,如果还是无法保存,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清除浏览器的okie,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惨败一场,希望你能吸取教训吧。” 朱棣也是一样,想到了那宋驴宗。 “不擅长军事就不擅长吧,哎……” “就是这个明堡宗实在是太难听了点。” 大致确定了此战应该是输了的朱棣,下意识的将朱祁镇和那宋太宗相提并论了。 虽然输了,但是谁让也是自己的後代呢? 输了就输了吧,吸取教训,不知兵事日後少御驾亲征好好做自己的皇帝也不是不行。 毕竟自己的好大儿不就是这样的吗? “……” 想着想着,即便如此,朱棣依旧是不能接受。 “不行!” 他气冲冲的起身。 “朕要北伐!” “把这瓦剌也做掉,以防日後出现此事!” “……” 大唐。 “土木堡之变,靖康之变?” 李世民小声嘀咕着,看过了天幕,很难不想到这里。 “此类事件,要防范於未然啊。” “不然手忙脚乱。” “此人看起来不通兵事,怎麽如此儿戏的上阵打仗啊……” 从朱祁镇此前缓慢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了,他对兵事一窍不通。 现在还要领兵出征。 “这明朝此时应该有久经战阵的名将吧?” “毕竟那明成祖,哦不,明太宗,那麽能打,总得留下些班底。” 闻言,魏徵缓缓摇了摇头。 “在臣看来未必,天幕此前不是说过,大明朝名将凋零,不得已,那朱棣才五征漠北,御驾亲征的吗?” “朱棣本身就是这大明当时最厉害的名将,他死了,日後有没有名将,可不好说……” “不过臣倒是赞同明朝的那些老臣的意见。” “既然大明朝准备不足,那麽积极防守,肯定是不会出大错的。” “即使是要野战,也应该准备充足,而不是仓促应战。” “毕竟,此人非是明太宗,更非是陛下……” 说到最後,魏徵适时的拍了个马屁,让李世民好一阵舒爽。 【客观上来说,明初以来,皇帝亲自上阵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朱元璋起兵,朱棣五征漠北,朱瞻基平定汉王之乱,都是明证】 【一心仿效祖先的朱祁镇,也想证明自己,但他的水平,较之朱棣,不知差了多少个朱厚照。】 【那王振呢?他更是巴不得跟着皇帝亲征,攫取军功,名垂青史。】 【而群臣呢?经历了此前王振的折磨,都不敢谏阻,只有于谦丶邝埜丶王直等人“合章谏止”,但朱祁镇皆不纳。】 大明。 永乐时期。 朱棣惊了。 没想到看这个朱祁镇,给他爆出了一个大雷。 “汉王之乱?!……” “朱高煦他丶他……” “混账东西!他竟敢造反?!” 暴怒的朱棣狠狠的一拍桌子。 “去把朱高煦叫来!” 说着,就要抽出自己的七匹狼,准备好狠狠地抽这个混账儿子。 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要造反?! 还特么造他侄子的反?! 你特么还是…… 哎?不对,怎麽感觉好熟悉的样子…… 一旁,陪着爷爷一起看天幕的朱瞻基此刻也是惊了。 不禁垂下头,生怕朱棣注意到自己。 不过…… “瞻基啊……” “皇爷爷……” 听到朱棣的声音,朱瞻基浑身微微一颤。 “……” 沉默了一会儿,朱棣才面色复杂的继续问道: “如果你二叔真的造反,你平定叛乱之後,打算怎麽对他?” 朱高煦不在这里,朱棣便是有滔天的怒火,也不能对着平乱的朱瞻基来发。 毕竟他没有错。 只是……都是自己的血肉,他又怎麽忍心他们刀剑相向? 朱棣此刻的心如刀割。 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朱高煦的怒火,也有对他这个儿子命运的恐惧。 “……” 聪慧的朱瞻基一眼就看出了爷爷的窘境,连忙安慰道: “孙臣以为,此必是有奸邪之人蛊惑天家感情,孙臣找到此人後必杀之。” “至於二叔,孙臣打算用最热烈的天家情感将其感化。” “让二叔里里外外都感受到侄儿带给他的温暖。” “如此,二叔便可以做个闲散王爷,不会在做出错事了……” 朱棣闻言,面上却没有露出几分开心的情绪。 他是造反坐上的皇位。 自己孙子说的这几句话,有几分真假? “哎……” “好丶好……” 点了点头,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朱棣已经准备好了鞭子,朱祁镇咋样已经不重要了,今日汉王这顿毒打,肯定是跑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