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衍回到镇子口。 这会儿,父亲周三水已经排上了队,正在掏银子交税。 税吏手持名册,仔细核对。 周家三口人,户主周三水,年四十,长子周浔,年二十三,幼子周衍,年十三…… 三人皆是男丁。 不过,周衍还未成年,所以周家只需交两份丁税,以及一份船税。 合计七两一钱。 再加上一成的火耗,拢共是七两八钱银子。 很快。 周三水便上交了今年的渔税。 望着被收走的银子,他脸上露出不舍,同时又有些如释重负。 辛辛苦苦大半年。 好不容易落点血汗钱,结果大半都交了税。 虽心疼。 但好在顺利的交了税。 在大景朝,不交税的后果很严重。 轻则罚没家产。 重则被官府征发徭役,短则月,长则一年,甚至……一去不复回。 不知多少人家,因此而家破人亡。 日过三竿。 村正周有顺,带着队伍,原路返回渔村。 “回来了,回来了。” 周家村的老弱妇孺,站在村口翘首以盼,看到一行人平安归来,顿时欢声雷动。 世道艰难。 关关难过。 今年的这一关,可算是过了。 …… “就剩这么些了。” 周三水将家里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 几小块碎银,再加上一堆铜板……交完了渔税后,全家上下,就只剩四两银子不到了。 周浔抿着嘴,脸上难掩失望之色。 这么点钱,哪里够他娶亲的。 在大景朝,渔民被归为贱籍,身份低贱,是以娶妻格外艰难。 想娶亲,就得有钱。 按照如今的‘行情’,娶回来一名农家女,至少要准备十二两以上的银子。 渔家女倒是便宜些。 只是,渔民有溺婴的陋习,生下的女婴大半都溺死了。 他就算想娶渔家女,也娶不到。 周浔抬头看了一眼父亲后,鼓起勇气道:“爹,我今年已经二十三了,娶亲的事,不能再拖了……” 周三水沉沉的叹了口气:“爹知道。” 本来,家里还有一笔积蓄,是专门攒下来给老大娶亲用的。 可两个月前,家里突逢变故。 那天,他出了一趟门,老大带弟弟偷偷出船。 结果,二郎不小心落水,还被水猴子上身……被救回来后,不知是受了惊吓,还是怎的,突然得了癔症。 差点连他这个亲爹都不认得了。 为了给二郎治病,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 好在。 河神保佑。 吃了几服药,又请人上门做法后,没过几天,二郎就恢复如常了…… “爹。” 周浔灵机一动,道:“我倒是有个主意,可以尽快挣到钱。” 周三水疑惑道:“什么主意?” 周浔压低声音:“和上次一样,咱们去……那个地方打渔。” “不行。” 周三水一听,登时面色大变,也顾不得周衍在场。 “那地方邪门的紧,不是咱们该去的地方。老话说,事不过三,咱们已经去过两次了,没出事那是河神保佑,再去的话,河神也护不住咱们。” “可是……” “没什么可是。” 周三水拿出一家之主的威严,断然道:“这件事,以后不许再提。” “这不行,那也不行,可我总不能打一辈子的光棍吧。” 周浔低下头,脸上满是委屈之色。 周三水皱着眉,没接话。 屋内陷入寂静。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周衍,打破沉默道:“爹,大哥,想挣钱的话,不一定非得打渔。” “嗯?” 两人同时看向他,脸上都是大写的问号。 “小弟,你又说胡话了。” 周浔开口道:“咱家都是渔民,不打渔还能干什么。” “打捞啊。” 说罢,周衍从身上取出五两银子。 卖玉扳指的十两银子,他自己留了一半,用作自己的私房钱…… “咦!” “你哪来的这么多银子!” 看到周衍拿出的五两银子,无论周三水,还是周浔,皆是大吃一惊。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对于他们这些渔民来说,甚至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江里捞的。” “什么?江里还能捞银子?” “这白沙江,船来船往,旅客不断,每年光是沉船就数不清,我从水里捞点银子又算什么。” 见二人依旧不信。 周衍只得道:“不信的话,你们带我去白沙江上走一遭。” …… 河岸边。 周三水和长子,并排站在岸上。 周衍则在水中游的飞起,向二人展示了一下自己无与伦比的水性。 周浔直接看傻了眼。 自己的这个小弟,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水性了? 周三水也是一脸不可思议之色。 前两天,他听村里人提过一嘴,说是自家二郎有一身好水性,谁也比不过。 当时他并未当真。 毕竟,二郎从小就没怎么下水,能有多好的水性? 倘若水性好的话,当初也不至于在落水后,差点被一只水猴子给害了…… 直到此时此刻。 他亲眼所见,不得不相信,自家二郎真的有一身无人可及的好水性。 周衍爬上岸,向父亲道:“这下,我可以上船了吧。” 周三水无话可说,点了点头。 稍作准备后。 父子三人驾船远离河岸,来到了白沙江的主航道。 这里的水深,足足有数十丈。 那些水性出众的渔民,即便能承受住水压,也潜不到底。 因为,没那么大的肺活量。 周衍却毫不担心,在【如鱼得水】的加持下,他在水下可以憋气很长时间。 “就这儿吧……我下水了。” 周衍站在甲板上,身上只剩一个裤衩,以及手上的一个布袋。 接着,他纵身一跃,跳进了江中。 噗通。 溅起一圈水花后,周衍整个人消失不见。 过了好一会儿。 他迟迟没有从水中露头。 周三水不禁有些担心,一边四处张望着,一边大声喊道:“二郎,二郎。” “爹,您别急。” 周浔倒是对弟弟充满了信心,“小弟的本事,您刚才又不是没见过……” 又过了一会儿。 前方不远处,从水下突然冒出一大串气泡。 紧接着,周衍浮了上来。 不等二人将船划过去,周衍主动游了过来。 “小弟,我拉你上来。” “好。” 周衍回到船上,指着自己带回来的布袋,“我在河底摸了一大圈,可惜,只捞到了两件东西……” 见他真的捞到东西了。 周浔顿时一脸服气,“小弟好本领!换做是我,怕是河底的泥巴也捞不到一块。” 周三水没说话,心中却是感慨万千。 谁能想到。 从小体弱多病,险些夭折的二郎,竟神不知鬼不觉的有了这等造化。 莫非是河神保佑? 就在周三水胡思乱想时。 周衍打开了布袋,将里面的东西取了出来。 一块巴掌大小的铜镜,锈迹斑斑。 还有一个陶器,形状犹如一个矮胖的葫芦,肚子鼓鼓的,也不知道用做什么,保存的倒是十分完整。 “这铜镜腐蚀的太厉害了,应该不值什么钱。” “倒是这个……” 周衍把自己打捞到的陶器,拿在手上,左看看右看看,也看不出个什么名堂。 “别看了,这玩意儿不值钱。”周三水突然说道。 “为何?” “这是一个尿壶。” “……” 周衍一脸黑线,赶紧把手中的尿壶,抛入水中。 “哈哈。” 大哥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虽然闹了个笑话,但周衍用事实证明,在白沙江干打捞,不是痴人说梦,而是现实可行。 唯一的问题是……去哪打捞? 毕竟,白沙江的水域如此辽阔,若是无头苍蝇般的打捞,无异于大海捞针。 于是。 周衍将目光看向了父亲。 作为一名资深老渔民,父亲肯定知道,去哪里可以捞到宝。 果不其然。 周三水略一思索后,说出了三个字。 “鬼头滩。” 三人驾着渔船,顺流而下,不一会儿功夫,便来到传说中的鬼头滩。 但见。 一个个的黑色礁石,或凸出水面,或隐于水下……远远望去,像是有无数小鬼探头,令人望而生畏。 这一大片水域,便是鬼头滩。 周三水将渔船停在鬼头滩的外面,没敢进去。 鬼头滩,船见愁。 一旦进了鬼头滩,很容易触礁沉没。 几乎每年都有过往船只,不慎误入鬼头滩,最后沉在了里面。 见周衍准备下水。 周三水有些不放心的道:“里面水情复杂,水流又急,二郎,你可得万分小心……” “放心,我可是专业的。” “啥?” “我是行家。” 周三水这下听懂了,又不厌其烦的叮嘱了几句。 “等我好消息。” 抛下一句后,周衍跳入水中,朝着鬼头滩飞快游去。 “好一个险滩!” 进入鬼头滩后,他立刻感受到了凶险。 这里的水流,不仅异常湍急,还变幻莫测,到处都是暗流旋涡……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小心应付。 等熟悉了鬼头滩的水情后,他开始潜水。 水倒是不太深。 很快,周衍就潜到了底部。 这里的河床,看不到什么淤泥,而是大片大片的乱石…… 另外,藏在这里的鱼虾,倒是挺多的。 不过。 自己可不是来这里抓鱼的。 周衍一边搜索,一边小心观察周围的环境,以防止碰到水猴子之类的脏东西…… 很快。 他就发现了一艘沉船的遗骸。 靠近一看。 这艘沉船已经支离破碎,沉入水底的只有一半,另一半不知所踪,应该是被水流给冲走了。 周衍在外围观察一圈,确定没危险后,这才进入沉船内部。 在其中的一个舱室中,他发现了两具人类的遗骸,死去多时,只剩下枯骨……其中一具遗骸,怀里抱着一口红木匣子,外面上了锁。 一时半会儿,他也打不开锁,干脆带着匣子离开了沉船。 “爹,快看。” 看到周衍浮出水面,周浔立刻欢呼一声。 “没事就好。” 周三水松了口气,嘴里念叨着,“河神保佑,河神保佑……” 周衍回到船上。 见他带着一口红木匣子回来,周浔不由啧啧称奇。 “我在水下发现了一艘沉船,这匣子是在一间舱室找到的,还有好些舱室没来得及搜……” 说着,周衍稍稍喘了口气。 “二郎,累坏了吧。” 见他有些疲惫,周三水赶紧道:“时候不早了,咱们不捞了,先回家。” “好。” 周衍点点头。 天色渐晚,再加上自己消耗了不少体力,的确不宜再下水了。 暂且回家,改日再战。 到家后。 周衍找来工具,将匣子外面的锁给强行撬开了。 打开匣子一看。 哗! 一团珠光宝气,从匣子中射出……竟是半匣子的金银首饰。 “娘咧!” 周浔惊呼一声后,脱口而出一句:“这还打什么渔啊。” …… 接下来的两天。 周氏父子三人,早出晚归。 表面上是出船打渔,实则干的是下水打捞的买卖。 周衍下水十几次,将那艘沉船全部搜刮一空。 能打捞的,全部打捞走。 虽然大部分都是一些破铜烂铁,但还是有一些值钱的东西。 别的不提。 光是捞到的银子,就有二十几两。 铜钱就更多了。 可惜,全部烂掉了,没法当钱花。 这些打捞上来的物件当中,最值钱的,自然是第一天找到的那口红木匣子。 半匣子的金银首饰,少说值个一百两。 一百两。 对于周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一夜暴富的结果是…… 父亲周三水,整夜失眠。 大哥周浔,在睡觉的时候,甚至都不敢把眼睛闭上。 倒是周衍。 白天累得够呛,晚上睡得贼香。 第三天。 周衍征得父亲的同意后,打算去一趟镇上。 父亲虽点头答应了,但不放心他一个人去,便让大哥陪着他,一同前往镇上。 “路上小心。” 在父亲的叮嘱下,兄弟二人上了路。 没多久。 二人便赶到了镇上。 周衍直奔铁匠铺,找到那位赵铁匠,拿到了自己专门定制的刀具。 大小刀具,一共七把。 用的是上等精铁,坚固耐用,不失锋利。 当然,价钱亦是不菲。 为了打造这七把刀具,花了周衍近四两银子。 这下。 工具到手,钱也赚够了。 该办正事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