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的人找我?啥情况?我家修院子挖出啥宝贝来了?”陈燔晃着脑袋。</br>
电话那头的小江絮絮叨叨:“您忘了,之前不是他们找你帮忙,你答应了的!”</br>
陈燔拍拍头,对了,是有这么回事儿!</br>
他和浙博是有交情,当初拍《超时空同居》的时候人就取了景,而且他那婚礼还是从十里红妆那儿找得灵感。</br>
之后的婚礼纪录片——不对,是风俗纪录片也送给了浙博一份,供人家免费给游客科普用。</br>
前阵子浙博的人专程递了话过来,说是央视有一档节目,要和各地博物馆博物院合作,做一档,宣传文物和传统文化的,但人那头也不专业啊,于是就找了陈燔帮忙。</br>
不用问,这是《国家宝藏》要开搞了,陈燔自然义不容辞,连报酬也就象征性的收了点咨询费,大约正好够他招待对方在北京玩一天的钱。</br>
具体的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帮他们推荐前世传奇那个环节的演员以及审核剧本。</br>
这节目的大体创作过程是这样的,送哪几件文物自然是博物院确定,然后再根据文物写剧本,写完剧本挑演员。</br>
也偶尔会出现先定演员后写本子的情况,对此各博物馆是有审核权和推荐权的。但人毕竟不专业,所以大多都把精力放在人物和背景考证上了……所以这俩权利经常会被放弃。</br>
有一说一,有不少节目确实精彩,曾侯乙编钟,瓷母,石鼓,云梦睡虎地秦简,云纹铜禁——这些文物的前世传奇都不错。</br>
但也有的不尽人意,浙省的那期三个节目,万工轿的故事在平均水平之上;彩凤鸣岐七弦琴就差强人意;</br>
最后一个玉琮,文物价值最高,但故事就最一般;而且小黄鸭的表现实在糟糕,表情完全不知道在干啥,台词一两个字一两个字的往外蹦,像是就在对着提词器念,念得还不如给小学生背课文。</br>
堂堂影后的演技就这?</br>
现在这活儿落陈燔手里了,这还能不好好掺和两手?</br>
……</br>
“陈燔导演,好久不见!”浙博这次的来人和陈燔还认识,就是当年接待《超时空同居》剧组的负责人。</br>
“老马?是好久不见了!”</br>
陈燔和人握握手,当初刚认识的时候人只是个科长,多年以后再见面,人已经......还是个科长。</br>
也正常,此马科长非彼马科长,没有大智若愚的劲儿,三五年没个升迁属于正常。</br>
马科长又介绍了下身边另外俩人:“位是毕导演,这位是郑编剧,这我们这期是这二位总负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