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大家本该休息片刻,毕竟现在天气炎热,站在阳光下不出一会儿就大汗淋漓。</br>
上午大家已经戴上了斗笠,否则真的难以忍受。</br>
中午正是避暑的好时机,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午休的习惯,于是他们便拿起镰刀,开始打磨起来。</br>
整个中午,山洞里都是镰刀摩擦的声音,让宋遥也难以安睡。</br>
睡不着觉的宋遥在思考,为什么部落的镰刀这么容易损坏。</br>
虽然是用石头打造的,但自己应急用的也就算了,大部分镰刀,尤其是以前他们自己磨制的,都是用鹅卵石一点一点磨出来的,按理说不该这么不经用。</br>
他琢磨着,是不是外形的缘故?按照他对农具的了解,镰刀不就应该长这样吗?</br>
今年还算好,毕竟稻子没多少,下午也就剩下最后半亩了。</br>
工具修好之后,估计割一个时辰都不用就能收工。</br>
但是明年呢?后年呢?</br>
随着部落种植的水稻越来越多,现在这样的工具肯定不行。</br>
三四亩地还能应付,要是以后扩展到几十亩,那不得花费好几天时间。</br>
看来设计确实存在问题。</br>
毕竟,华夏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收割工具肯定不会是随随便便磨磨石头那么简单。</br>
宋遥左思右想也没有头绪,加上晚上一直被这件事困扰得睡不着,索性就去找狼匠商量商量。</br>
宋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狼匠,结果俩人都陷入了困境。</br>
狼匠按要求做事情还行,偶尔还能有些新点子,但一到创新就束手无策。</br>
俩人对视了半天,也没想出解决的办法。</br>
既然想不出来,那就动手试试吧。</br>
镰刀这个思路应该是没错的,毕竟这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形状上肯定没问题。</br>
我拿起一把重新打磨过的镰刀,试着割那些运回来的水稻。</br>
就像早上给大家演示的那样,割一点还挺顺畅。</br>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割得多一些,力气不够大,石镰很容易就会打滑。</br>
发现问题却束手无策,这种感觉确实让人不好受。</br>
镰刀的外形看似没问题,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br>
我转头一看,狼匠那家伙像个木头人一样蹲在那里,也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些什么。</br>
当初给他取名叫狼匠,就是希望他能担起木工的大任,结果现在还是得我来费脑筋,真是累人。</br>
想到这里,宋遥也暂时放下了烦恼,反正问题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不如让思绪随意飘荡。</br>
鲁班在我国最出名的发明要数锯子和雨伞了,两个小故事让鲁班这个名字深入人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