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原始搞科研

关灯
护眼
第113章 中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除了备足的凉白开和简单的遮阳工具外,并无其他特别的准备。</br>

好在众人皆是常年在外劳作,身体素质过硬。</br>

宋遥更是再三叮嘱,一旦感到不适便立刻停下休息。</br>

稻田四周修建的几座小亭子,原本是夏日乘凉之用,如今倒成了劳作间隙的绝佳休憩场所。</br>

“开镰!”随着宋遥一声令下,众人纷纷动手,紧随其后开始收割。</br>

今年的装备相较往年有了显着提升,不仅镰刀进行了改良,连搬运方式也大为改进。</br>

宋遥特意让部落中的妇女们制作了数百条长长的兽皮带。</br>

每当收割完一捆稻子,便可直接用兽皮条打包,随后再用扁担挑回部落。</br>

这种方式比起去年徒手搬运,不仅省力许多,且一次运送的数量也大幅增加。</br>

如今,部落中早已习惯了使用扁担,成年人一次挑起百八十斤的重物,丝毫不成问题。</br>

自从全员换上了锯镰刀,收割的效率显着提升。</br>

仅仅一个上午,大家便顺利收割了三块多地,合计下来足有八九亩。</br>

抛去孩童与老人,每人平均也能完成两三分地的收割任务。</br>

尽管清晨便开始劳作,但如今一天收割小半亩地已不在话下。</br>

中午时分,大家特意安排了较长的休息时间,以避开烈日的炙烤。</br>

毕竟,在部落里,简陋的遮阳措施难以抵御正午的骄阳。</br>

直到午后三点光景,宋遥才率领众人重返麦田,继续收割工作。</br>

此次出动的主力皆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而其余人则留守部落,负责打稻谷。</br>

中午归来时,每人肩挑一担水稻,堆放在小广场上,宛如一座小山,足够大家忙碌一阵了。</br>

在稻场劳作虽热,但因位置固定,搭建一个简易棚子倒也不难。</br>

这棚子以几根柱子支撑,顶部覆盖竹子,虽无法挡雨,遮阳却是绰绰有余。</br>

更妙的是,这种简易结构无需挖坑埋柱,四根柱子仅用绳子牢牢绑定,稳固异常,不易倾倒。</br>

午后,收割的进度明显放缓了,不仅因为背上烈日的灼烧,地面的热浪也让人难以忍受。</br>

每割一会儿就得站起来喘口气,否则很容易感到窒息。</br>

幸好,部落里的每个人都配备了一顶斗笠,浇水后头部还能稍微凉快些,只要适时休息,问题并不大。</br>

然而,大家都急于将水稻尽快运回部落,谁也无法预料明天的天气会如何。</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