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衣服收拾好东西,临走前,科恩最后瞧了眼躺在水床上的金发尤物。
微微发酸的腰提醒他,这姑娘真的很合他胃口,是他近一年在夜店里约到最喜欢的一个。
不过一夜就是一夜,按自己的性格不会过多留念,往常也是第二天拍拍<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走人,今天走早点而已。
车子停在地下车库,科恩按下开门键,是一辆大红色的福特野马gt跑车,有些骚包但不算扎眼。
这车是几个月前花1万多刀买下的,9成新几乎和没用过一样,不得不感叹这时米国制造业的发达,底特律这座单一产业的城市,使汽车对普通人而言不再是一种奢侈品。
穿行在曼哈顿商业街上,即使是午夜,车流量也不算少,前世歌曲中描述的纽约千奇百怪的人类,今天也有幸能看到几个。
科恩的家,位于曼哈顿下东区的一片80年代民宅社区间。
选这里的原因有二,第一便宜,第二还是便宜。
这时的纽约作为世界金融商业的核心,拳打东京,脚踢洛杉矶,房价自然也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即便是廉租房,均价也达到了几乎2000刀一个月。
各大地产公司爱极了上城住宅区、中城商业区和下城的金融区,只有下东区这片衔接布鲁克林的边陲,才是像他这种新纽约客的最佳选择。
推开房间的旧铁门,一阵潮湿混着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整个房间像是在回南天,笼罩上了一层水汽。
这是因为这老社区的供暖设备老化太严重了,但二月零下几度的天气他又不得不打开暖气。
开了灯,客厅大约20平米,摆了一台30寸方盒子电视和一套棕色大皮革沙发,还有个万能折叠桌,此外就几乎剩不下多少空间了。
科恩的生活习惯不算很整洁,但说得上干净,起码垃圾每天丢,看到哪里脏了也会去打扫,因此虽然空间小,但也不会显得特别杂乱。
桌上摆了些杂志和纸张,科恩上去翻看一番。
除了《滚石》和《公告牌》等几本音乐周刊,就是一系列的缴费收款单,包括每月760刀的租金,55刀的有线电视和网络运营商套餐月租等等日常开销。
花旗银行卡上的余额随着最近只出不进的生活,已经快稳不住四位数的底线了。
大城市的生活压力真不是一般的大,自己前世知道有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这个词,现在的是米国ps版——纽洛芝不相信眼泪……
科恩无奈笑了一下,随即将账单丢开,翻开新一期的《公告牌》。
《公告牌》是米国最受欢迎的音乐杂志,其上榜单如hot 100,基本被认为唱片行业衡量歌曲销量和受欢迎程度的标杆。
“06年二月份第一周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