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在山海关按兵不动,一面采取观望政策,与范青“虚与委蛇”,一面探听京师与沈阳的动静。范青知道吴三桂的重要性。为着争取他的投降,将举行登极大典的日期一再推迟,并且派遣唐通和张若麒携带四万两白银,一千两黄金,还带了吴襄的一封书信,来向吴三桂劝降。
唐通和张若麒都是吴三桂的熟人,可以与吴三桂谈些私话。唐通是两年前援救锦州的八总兵之一,而张若麒是当时崇祯派到洪承畴身边的监军,一味催战,应负松山兵溃的主要责任。他们虽然投降了范青,但对新建的大顺朝却并不如何忠诚。还有,他们表面上是奉永昌皇帝钦差前来犒军和劝降,但暗中也发现了大顺军到京师后已经表现出种种弱点,他们想趁此机会探明吴三桂的真实思想,也好为自身预作打算。
唐通和张若麒来到之前一天,先派遣官员来向吴三桂通知消息,要吴三桂事先知道大顺皇帝钦差使者前来犒军的到达时间。吴三桂此时已经决定暂不投降范青,并探明清兵快要南下。他派了杨坤等数名文武官员驰赴数里外石河西岸的红瓦店恭候迎接,但是他自己只在辕门外迎接,规模不大,也无鼓乐。唐通和张若麒一到,立刻明白吴三桂有意降低犒军钦使的规格。他们的心中一凉,互相交换一个眼色,决定谈话时留有余地。
吴三桂愉快地收下了犒军的金银和大批绸缎及其他什物,并设盛宴款待。两位犒军钦差带来的官员和士兵不过一百人,也分别设宴款待,平西伯另有赏赐。席上唐通和张若麒几次谈到大顺皇上和李岩丞相等期望吴三桂投降的殷切心清,吴三桂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肯作明确回答。对于范青晋封他为大顺一字侯的许诺,他也只是微微一笑,别说谢恩,连感谢的话都没有。提到范青时也只是尊称“范王”,不称皇上。幕僚杨坤在向两位犒军钦差敬酒时候,小声说道:“我家伯爷今晚另外在内宅设私宴恭候,与两位大人密谈。”
唐通和张若麒心中明白,就不再谈劝降的话了。
宴会散席之后,两位大顺朝的犒军钦差,连日鞍马奔波,又加上到山海卫以后的应酬活动,十分疲劳。平西伯行辕为他们安排了舒适的下榻地方,让他们痛快休息。二更过后,吴三桂差人来请他们进他的平西伯临时公馆的内宅吃酒,进行密谈。
夜宴关防很严,吴三桂的亲信文武也只有杨坤等三个人参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新起点网即将不在支持qq浏览器等各种浏览器的小说畅读模式!
新起点网登录用户全站无广告 免除广告的烦恼,是真真正正的!!
退出畅读模式办法:1、点击屏幕中间 2、点击屏幕右上角三个点 3、点击“退出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