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棠湾的蜈支洲岛玩得差不多的时候,倪妮决定带他们去三亚湾。</br>
三亚湾有几处好玩的景点,一是西岛,二是天涯海角,三是海上观音,四是椰梦长廊,五是大小洞天。</br>
倪妮先带着他们来到西岛。</br>
到达西岛后,倪妮首先推荐石林购买了套票,这样便可以畅玩岛上大部分项目。</br>
他们登上海洋之星观光塔,这里能将整个西岛的美景尽收眼底,碧海蓝天、白沙细滩,美不胜收。</br>
接着他们前往牛王岭游览区,沿着海边步道漫步,感受着海风轻拂脸颊的惬意。</br>
途中他们看到了造型奇特的礁石,它们像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br>
水上活动也是西岛的一大特色。</br>
石林和鹿予乔潜入清澈见底的海水中,与各种色彩斑斓的热带鱼亲密接触,仿佛置身于海底仙境。</br>
鹿予乔不想下水太深,接着他们便乘坐玻璃船,透过透明的船底他们尽情观赏着海里的景色。</br>
游玩累了之后,倪妮带着石林和鹿予乔就在岛上的餐厅品尝新鲜的海鲜大餐,虾、蟹、贝类应有尽有,全都是大海的馈赠。</br>
直到太阳快落山时,在夕阳余晖下,他们才乘坐渡轮离开西岛,结束了这趟美妙的西岛之旅。</br>
第二天,倪妮带着石林和鹿予乔来到了天涯海角。</br>
“为什么这里叫天涯海角?这里是天的尽头吗?”鹿予乔很好奇。</br>
在古代,“天涯海角”并非地理位置上的尽头,而是意境上的概念。</br>
有两种解释。</br>
一是由于古代交通闭塞,海南岛远离中原,古时这里是流放“逆臣”之地,许多官员因路途艰难、情绪低落,来到这里望海兴叹,故称之为“天涯海角”。</br>
宋代名臣胡铨曾用“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的诗句倾吐了谪臣的际遇。</br>
二是地理和文化象征?:根据古代“天圆地方”的宗教学说,人们认为世界上有一个边缘或尽头,而三亚的这块海边就是古代人能够到达的最远地方,因此被称为“天涯海角”。</br>
此外,“天涯”两字为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所题,铭刻在一块高约10米的巨石上;</br>
“海角”两字则刻在“天涯”右侧一块尖石的顶中端,据说是清末文人题写。</br>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题咏和描绘,使得“天涯海角”成为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古迹和游览胜地。</br>
许多古典诗词中提到的“天涯”,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因体现了纯朴亲情而流传。</br>
“你还懂得真多。”鹿予乔倪妮竖起了大拇指。</br>
“一个合格的导游不仅仅要在地理环境上熟悉,更要懂得当地发展的历史,想吃这碗饭,这些东西不得不去了解和熟悉!”倪妮说道。</br>
石林和鹿予乔点头,都表示赞同。</br>
倪妮带着他们走向沙滩边的日月石:“看,那块石头像不像日,旁边那块像不像月?”</br>
“还真有点像!”鹿予乔赞叹。</br>
“这就是日月石啦,也叫爱情石,它还有一段浪漫的传说呢。”倪妮笑着介绍道。</br>
石林和鹿予乔好奇地听着。</br>
“那日月石和爱情石是怎么回事?”鹿予乔问。</br>
倪妮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相传古时候,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却遭到家族反对,于是他们私奔至此。</br>
可是后面追兵将至,两人无奈相拥投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