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崛起: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正是因此,实际上,这类简单,但是重要,而且需要讲透彻,让农民们明白为什么的东西,就是应该由专门的人士,也就是这方面最厉害的那个人或者那几个人,一个个村落进行教导。

而不是,仍然由农令进行指导。

毕竟,农令之中,敏于行讷于言的人,真的是太多太多,他们手把手教导其他农民种植耕作,都没有问题,但是让他们将具体的方法或者道理讲出来,那就简直太难了。

可是,他们无法讲出,无法讲清楚的那些东西,其实真的就是对于农民们来说,属于醒世箴言的东西。

掌握了那些规则,掌握了那些道理,普通的农民,才有变得更厉害,或者说耕种之后收获更多的农民。

事实上,已经被选<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的这些农令,除了极少部分是靠着自己的天赋异禀,善于观察,于是在自己的若干年耕作之间发现了规律掌握了技巧之外。

其他的农令或多或少,上一辈都是耕作能力很强的人才。

农业这一行,一年能够收获的,可能也就那么一季两季,甚至可能真的就只会有一季的收成。

指望靠着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从零到一地将耕种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窍门摩挲出来,就算一出现就能发现,那么,实践一次,就是一年,调整一次,就是一年。

任何的技巧学习与调整,都是以年为单位,本来农民们辛苦劳作又没有太多好的吃食,平均寿命就不会太长,自己总结,一辈子种田种到死,又能总结出几条内容?

终究,还是要农令教导,这,才是正途。

正是因此,崇祯此次,特地将那些在特定领域有着极为突出能力或者经验的老手,规整到了独立于村落村令之外的另一个群体,并亲自命名为农事司。

这个监司,目前的作用,就是在各个村落,将自己会的这些内容,根据时令的不同教出去。

同时,在其他监司的帮助之下,将这些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留存。

这样一来,以后有偏远没有多少顶级农民的地方,或者不偏远,但是农民普遍总结出来的内容不够丰富不够全面的地方,就能够先教导那些地方的农令,学习这上的内容。

然后,再由农令教导其他农民如何掌握耕作的技术,更好地耕种土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新起点网即将不在支持qq浏览器等各种浏览器的小说畅读模式!

新起点网登录用户全站无广告 免除广告的烦恼,是真真正正的!!

退出畅读模式办法:1、点击屏幕中间 2、点击屏幕右上角三个点 3、点击“退出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