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庭执灯人

关灯
护眼
第九章 晨起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此时再听见这外界寻常动静,竟仿如天籁,刘越顿觉脑中澄澈清灵,种种杂念顷刻间退去。

他在榻上翻身而起,再无一丝睡意。

又过了约摸半盏茶功夫,后院竹山上响起几声悠长钟鸣,钟声在院墙间婉转回荡、涤人心神,继而院子里渐有童子清脆的读经声混合着练功声响传来。

据说这是百余年前景阳观立观之祖立下的规矩,凡观中道人无论老幼、地位之分,都需每日卯时起身读经习武。刘越对此已是见怪不怪,上一世他被凌道人带回宗门前,跟着在观里小住了半月,竟也渐渐适应了此种作息。

就算后面入了宗门踏上仙途,他依然保持着此种习惯,事实上,不仅仅是他,连凌道人乃至于他前世见过的不少高人大修都莫不如此。对修炼界的大多数修士来说,长生道途都是条极其漫长的苦修之路,熬不过去的人自然会被一一淘汰掉,没有人的幸运是与生俱来的。

便如此时的道童赵弘文,亦是规规矩矩的站在练功队伍中跟着摆弄姿势。

刘越走出房门,一眼便看到了这个家伙。

院子西边的空地上,此刻正有十几个素袍道童半蹲着站桩打拳,这些道童有男有女,大的约有十二三岁,小的才五六岁大小。

刘越知晓这些人都是黄眉道人费心从凡俗中找来的预备仙苗,之所以说是预备,是因为黄眉此人并无查验灵根的法门手段,以他的能力也只能勉强从外表上模糊观察,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而只能以数量取胜,尽可能的在观中多搜集些童子。

每隔三年,玉羡山便会派人前来观中进行遴选甄别,有灵根者录入宗门外门,无灵根的便继续留在道观或者就地遣散,这只是入仙门的第一个坎。

只有刘越知道,眼前这些勤奋练功的道童中,只出了赵弘文这么一个跃入仙门的幸运儿。

但是,其他落选之人也并非一无所获,玉羡山挑选仙苗之事始终在暗中进行,观中除了黄眉,无一人知晓真相。正所谓没有期望便不会失望,剩下的人即便被遣散出观,至少在道观的这数年时间里,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能学会断文识字,甚至还可以凭资质手段在观里学到些不俗的武艺,这些凡俗武艺与修仙功法自然没有丝毫可比性,但是在凡尘俗世中,却足以称得上江湖绝学。

这些带艺出山的少年,日后未尝不会成为江湖高手、地方豪强之类的角色,这些人如同蛛网般四下散布,直接或者间接依附于宗门,构成了玉羡山在俗世间强大的势力根基。

据说,千年前的玉羡山中兴之祖便是出自宗门下的凡俗小势力。

刘越靠在门框上随意看了几眼便兴致缺缺,以他的眼光自然早已瞧不上这些凡俗武艺,哪怕在某些招式中他隐隐看出了有着玉羡山某些功法的影子,也仅此而已。

但是,自己如今在这观中还要再待一段时间,若是太过特立独行亦并非什么好事。他正想着是否也找个理由加入其中时,耳边忽然传来一道温和声音:

“刘师弟,昨日那伤药药效如何?当时太过匆忙,也没来得及过来问你。”

刘越转头一看,元应道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了身后不远处,他赶紧欠身道:

“多谢师兄挂念,那药效自是极好,昨夜也是我这段时日以来睡的最安稳的。”

元应听闻此话,以为又让刘越唤起了双亲伤心事,他轻拍刘越的手臂,面带歉意:

“以后你便在观中安心住下,外界之事……一切都等伤好了再说。”

元应此时亦因妖鬼之事心忧道观,却还是努力挤出笑容安慰起刘越来。刘越见他神情不似作伪,倒有些喜欢起这个善解人意的道人了,他点头谢过,又手指着场中练武的诸道童道:

“敢问师兄,待师弟过几日伤势好些了,可否也加入他们之中?”

“自无不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