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到了大门口,就有等在附近的车夫凑了过来。 折桂拿眼睛一瞧,先看见一个穿着长袖白布褂、黑布束脚裤子、青色千层底布鞋的年轻小伙。 这小伙一身穿得干净,头发剃得短短的,身板又高又挺拔,拉的车也擦得锃亮,衬得其他车夫灰头土脸的。 于是折桂就冲他招手,“你过来。” 年轻车夫麻利地把车拉到姜辞跟前支好了,“太太要去哪?” 姜辞扶着折桂的手上了车,又拍了一下折桂的手背叫她也坐下,才说道:“去华西女塾。” 车夫答应一声,拉着黄包车跑了起来。 这时候的黄包车夫类似于出租车司机,也有不少爱搭讪、能言善道的。 眼下这一位就是个嘴皮子利索的。 他拉起车走了几步,就笑着问道:“太太是去接人还是去念书?” 折桂一抬下巴,“接人这事也值得劳动我们少奶奶?” “瞧我这眼力,原来是秦家少奶奶!”车夫被抢白了一句也不恼,反而恭维道:“前阵子听说华西女塾开了一个太太班,没想到竟真叫我碰见了一位上学的太太!” 原来华西女塾今年才新开了一个太太班,接收已婚的贵妇人去上学,在这之前,还没有这样的事。 姜辞原本不知道这事,还以为只要交得起学费谁都能上学,听车夫一说,才知道还有这些说道。 “看你年纪不大,见识还挺广的。” 车夫听见这句话,颇有些自得的说道:“您别看我就是个拉车的,我们成天在城里奔走,消息可灵通着呢!” 要说这年轻车夫为什么这么热情? 一来拉车送客,服务态度要好。 二来像他们这班身强力壮的年轻车夫,都很有些野心。 年轻车夫等在大户人家门口,图的不过就是三宗好处。 第一宗,大户人家的贵人们讲究面子,坐车不讲价,下了车只有多给没有少给的。 第二宗,大户人家的老爷、少爷应酬多,经常下馆子,拉车有来有回,车夫等着的工夫还能落下一顿好饭。 正如孔乙己里描述的那样,穿长袍在楼上坐着吃,穿短打的就在楼下站着吃,其中就有等客人下楼的车夫。 第三宗,大户人家干什么都讲究得体、漂亮,年轻力壮的车夫表现好了,就有机会做这些人的长包车夫。 到时候主人家自备黄包车,他们只管拉主家的人,活儿轻省、管饭、不用付车租,每个月还有稳定收入八块大洋。 所以这一路上,年轻车夫没少和姜辞搭话。 姜辞以后上学放学都要坐车,正想买一辆黄包车,就问车夫:“你是做这个的,想必知道哪家车行的黄包车好,不如和我说说?” 谁知车夫笑了一声,说道:“别人缺黄包车坐,去买是应当的,太太您可用不着!这申城最大的宝丰车行,不就是您本家的亲戚开的?” “我本家的亲戚?” “可不是嘛!就是秦家三房的小九爷,这位小九爷比秦大少大两岁,可辈分也大两辈呢!” 姜辞冲折桂使了个眼色,折桂立刻从荷包里拿出一块银元递了过去,说道:“我们少奶奶才嫁进门,还没走过亲戚,你知道些什么,都给我们说说。” 车夫停下来,在褂子上擦了擦手,把一块银元接了过去,说道:“谢太太的赏!” 之后才又拉起车,叙叙地说了起来。 “要说秦家,得往上倒五代说起。道光年间,咱们申城还是个县城,县城里有一户殷实人家,家中人丁兴旺,育有三子四女。这长子是个读书的苗子,而立之年便中了举,一路高升,官拜四品,正是贵府已故的太祖老爷,秦大少的太爷爷。再说这二房……” …… 约莫三刻钟后,黄包车停在了华西女塾的校门前。 折桂扶姜辞下了车,又拿出几角小洋,冲车夫说道:“你在这等着,我们少奶奶一会儿出来还要用你的车。” “哎!” 车夫答应一声,拉着车子到了一边等着去了。 姜辞进了学校,就看见一个挺大的网球场,另一边是操场和跑道。 正对着校门的则是一栋很大的哥特式建筑,看着不像是学校,倒很像是教堂。 这时候的女校基本都是洋人承办的教会学校,有这样的教学楼倒也不稀奇。 姜辞拿出一张校长手写的卡片递给门房,说明了来意,就被领到了一间办公室。 一个女裁缝等在那里,为她量尺寸。 “请抬手。” “请转身。” 姜辞一边配合着裁缝量尺寸,一边在脑子里捋清了秦家大房二房三房的情况。 秦家分房是从秦淮安的太爷爷那辈开始的。 秦淮安的太爷爷是长子,如果还活着,今年也该九十多岁了。 这位太爷爷曾是秦家那一代的荣耀,可惜子孙一代不如一代。 他老人家自己是正经进士出身,官拜四品,到了秦淮安爷爷那一辈,就变成了蒙荫赐官,得了一个六品的缺。 到了秦淮安父亲这,更是不济,仅是内务部卫生司的一位司长。 至于秦淮安,目前只是经荐任任职的普通科员。 而秦家二房,则是经营货运行的,黑白通吃,手下有一支极大的马帮,有自己把控的商道。 秦家三房的秦三爷,是三兄弟里唯一还健在的,去年刚过七十大寿。 这位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开了一家私有银行,兼做投资买卖。 不但如此,秦三爷的岳丈,还是申城的船王,有货船上百艘,为本地进口西洋、东洋、南洋等地的货物。 秦三爷与船王家的千金琴瑟和鸣,生育了一女一子,长女宴亭嫁给了如今的两江总督曾将军,幺子宴池则成了申城最大的商会淞江商会的会长,管理着众多的产业。 其中之一,就是申城的第一家车行宝丰车行,不仅做售卖、出租汽车生意,也做售卖、出租黄包车的生意。 据说这家车行不仅黄包车都是最好的甲等黄包车,汽车也是国产汽车里最好的,一辆能卖上三千大洋,几乎与福特车媲美。 姜辞打算看完陪嫁的铺子,就去这家车行看看。 量完了尺寸,交了二十元的置装费,姜辞就和折桂出了教学楼。 华西女塾是申城的贵族女子学校,一年的学费就要四百元,校服自然也不会便宜。 姜辞在里面的时候看了样式,不过是白色的丝绸倒大袖上衣和灰色羊毛布百褶裙,以及一双黑色玛丽珍鞋,倒是和手工刺绣的精致洋绸旗袍一样贵。 但愿这地方不要像“艾利斯顿”一样热闹。 姜辞腹诽了一句,重新坐上了黄包车,“去隆昌玉器行。” 这次车夫一路上倒没有废话,又快又稳地把人拉到了。 姜辞下车的时候瞧了他一眼,说道:“一会儿去车行买车,你来挑。” 车夫立刻明白这是要让他当长包车夫的意思,眉开眼笑地改了口,“谢谢少奶奶!” 姜辞冲折桂摆了摆手,不让她声张,像普通客人那样,慢悠悠地踱进了玉器行。 原主虽然并非不识字,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倒是真的。 只不过原因是身体不好,倒不是别人以为的那样。 这铺子上从伙计到掌柜,都不认识姜辞。 店里伙计一看是个女的,都没太当回事。 “太太随便看看。” 招呼了这么一声,就该干嘛干嘛去了。 要说姜辞的打扮,自然是像个有钱人的。 然而这玉器行里,目之所及,都是一些摆件,以及少量的手把件、鼻烟壶,首饰竟然一件没有! 姜辞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她今天过来,除了看看店里生意之外,还有别的目的。 她的异能特殊,不仅能通过吸收丧新笔趣阁晶核升级,也能通过吸收翡翠中的精华升级。 然而末世以后,根本没人把珠宝当一回事,姜辞所在的基地也不邻近任何一个翡翠集散地,外出收集到的都是商场里的中低档翡翠,作用和晶核根本没法比。 偶尔换到一些好的翡翠,数量也非常有限。 现在穿越到了民国,姜辞还以为找翡翠能容易些,今天的结果却令她大失所望。 因为隆昌玉器行显然是主营摆件的。 做摆件的翡翠,大多是豆种和糯种,并不能算是高档翡翠。 而且看这里门庭冷落的样子…… 能有好翡翠才是见了鬼了。 姜辞从货架上拿起一个鼻烟壶,发现只是一个老糯种,终于忍不住闭了一下眼睛,说道:“把你们掌柜叫来。” 这时折桂从荷包里拿出一个南红戒指,将戒托上雕刻的花纹一亮,竖着眉毛说道:“睁大你们的眼!看看是谁来了?” “这戒指……是东家!” 一个资历老的伙计立刻认了出来,忙不迭掀帘跑到后头叫人去了。 其他几个伙计都吓了一跳,搬椅子的搬椅子,倒茶的倒茶,还有一个跑到门口,挂了打烊的牌子。 姜辞坐在铺子里头,冲账房一抬下巴,折桂就板着脸走了过去,说道:“账本拿过来。” 掌柜从后头过来,正好看见这一幕,脸色顿时愁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