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是2月5号开幕的。
但短片竞赛单元的片子集中放映却到2月7号才开始。
《沉默的孩子》展映厅位于vue院线下的ceaxx影院——这是一家柏林电影节指定合作的大型影院,拥有十九个放映厅,能够同时支持杜比环声、4k、3d、hrf、乃至16和32胶片等多种规格的电影放映,只不过其中大半放映厅规模都很小,最小的几个影厅座位数量甚至不足五十个——因为临近主会场,且设备丰富、先进,所以这家影院也承担了大部分影片的首映礼。
展映《沉默的孩子》的影厅拥有八十个座位,属于小型影厅里最大的那几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因为时长的缘故,短片极少像长片那样举行单独的首映式,往往会以短片合集的形式在电影节期间集中展映。
就像这一次,与《沉默的孩子》一同展映的,还有同时入围短片单元的《prcess argaret blvd》(导演:卡奇克·拉德万斯基)、《birth》(导演:西格内·包马内)以及《jade》(导演:丹尼尔·埃利奥特)。
这其中,《birth》是一部动画短片,风格与另外三部迥异,但用评委会的话来说‘这是四部让人体会不同阶段女性处境与挣扎’‘充满女性意识’的电影——为了提高观赏性,增强观众的观影情绪连贯性,类似短片合集往往会根据影片类型、导演背景或者电影主题来划分场次——就像《沉默的孩子》所在的这个短片合集,四部短片都聚焦了与女性有关的社会议题,观影主题就是‘她’。
这是个让郑钱既喜且忧的结果。
喜的是这个短片合集的主题大概会非常契合本届评委会的心意——如果没有记错,本届柏林最重要的六个奖项被女导演们夺走了一半,包括金熊、银熊以及最佳女演员,这其中,评审团主席蒂尔达与擅长女性向题材的华裔导演王影(《喜福会》)居功甚伟。
虽然这两位不是短片单元的评审,但毫无疑问,她们主导了整个电影节的偏好与风向。
忧的是,与《沉默的孩子》一同展映的《jade》历史上获得了短片银熊奖。第一次参加展映就要直面这次旅途的准终极boss,让年轻的导演颇有压力。
“——人都来了吗?”
郑钱站在放映厅门口《沉默》的易拉宝旁边,一边打量着不远处那个身材壮硕的秃头,心底蛐蛐着他不愧是个英国人——那个秃头就是《杰德》的导演丹尼尔——同时心不在焉的询问身旁一个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这是高盛临时派来的一位专员,负责协调集团客户在本地的一些简单需求。
听到雇主询问。
这位名叫卡尔的银行专员用英语非常简洁的回答道:“fd和dcg的客人已经入座了,unes项目的客人马上就到,不会错过您的展映……另外柏林的特教中心会带几个聋哑人儿童一起来,希望这边能够提供一些额外的观影座位。”
dcg是德国聋哑儿童教育协会,fd是国际聋人联合会的简称,这些组织都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与手语权利,听说柏林电影节有一部专门讲这个主题的短片,非常感兴趣,高盛只是简单牵了一下线,立刻获得了非常热烈的响应。
unesc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盛联络到他们的一个教育公平项目,对方听说电影主题后,也很感兴趣,派了两位区域教育顾问前来。
“还有多余的位置吗?”郑钱转头看向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