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杨是好莱坞报道者的撰稿人。
也运营了一个自己的独立影评网站——neil young''s fil loun——即便在柏林电影节,也属于 critic的范畴,只不过,更多时候,人们听到他的名字,总会误以为他是加拿大那位大师级的摇滚歌手兼导演与制片人。
可惜他不是。
他比那位尼尔年轻很多,只是一个同名的、小小的影评人,拿着电影公司丰厚的润笔,给大媒体们写一些吹嘘文章。
这是生活,他没有更多选择。
不过在生活之外,他还是可以稍微追求一下自我价值的。就像他那个小小的影评网站。虽然不像那位大师尼尔·杨一样拥有诸多狂热的粉丝,却也有了一小批忠实的拥趸,承载着他工作之外对生活的某些追求。
七号下午这场‘她’主题的短片合集,原本就是他追求‘自我价值’的一场小憩。
选择这个场次,是因为他对这批短片的主题很感兴趣——女性导演与女性困境,是本届电影节最大的话题之一,受到非常多影迷的关注,身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如果察觉不到这股风向,就是最大的不称职——至于润笔,真的没有,拍短片的导演基本都是穷鬼,很少有人出得起钱请影评家们帮他们吹鼓的。
而这个场次里,他最感兴趣的,是那部《jade》。
一方面,怀孕少女的故事在整个基督叙事体系里有着非常微妙的地位,而且许多年来一直是社会最大的痛点,很容易获得关注度;另一方面,《杰德》的导演丹尼尔·埃利奥特也是个英国人,相较于其他几部短片的导演,他拥有一点点天然倾向无可厚非。
事实也却如此。
《杰德》用有限的场景(比如沙发等)聚焦了人物互动,通过日常化的环境提高观众的代入感,导演刻意简化视觉元素与故事情节,在短短十五分钟内集中呈现了少女从发现怀孕到决定是否告知母亲的全过程,完全没有涉及父亲或者怀孕原因等次要线索,整个故事干脆利落——非常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而开放式的结局既尊重了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又引导观众对‘社会规训与女性困境’产生某些反思。
可以说,这是尼尔·杨最近一段时间来看过的最好的短片。
直到他看完最后一部短片。
《沉默的孩子》带给他另一层惊喜。
从艺术表现而言,两位导演各有千秋,短片完成度不相上下。
但与《杰德》略显老套陈旧的少女怀孕主题相比,《沉默的孩子》关注的‘聋哑儿童’范围显然更有新意——尤其考虑到在这个场次的展映中,短短四部电影里有两部都谈女性怀孕,就愈发凸显《沉默》的价值了。
再加上这部短片竟然来自华夏。
看惯了脏兮兮或者传统风格的华夏艺术片,冷不丁来了这么一部非常‘现代化’,甚至带着几分‘精致漂亮’的片子,让人顿时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