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天才时代

关灯
护眼
第七十章 好与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与柏林的小透明身份不同。

《沉默的孩子》获得短片金熊的消息传回国内,立刻引起诸多关注。

这是华语电影界自1982年阿达《三个和尚》(第32届短片银熊奖)之后,第二个获得柏林短片奖的电影;是继张一谋(19《红高粱》)谢非(1993《香魂女》)李按(1993《喜宴》)王权安(2007《图雅的婚事》)后,第四部获得金熊奖的电影,同时也是第一部获得短片金熊奖的华语片。

小金熊也是金熊。

与十几年后不同,现在才2009年。

这个年头的国际大奖,含金量还很高,文化领域的创作者们没有多少面对世界的勇气,总需要外人的肯定,才能多几分自信。

柏林这边颁奖礼刚刚结束不到一个小时,北平时间晚上八点,有关‘北电大四在校生柏林勇擒‘小金熊’’的新闻就已经被各大网络媒体的娱乐板块手动置顶了。从贴吧到博客,再到天涯与校内,各大bbs上讨论的声音也渐渐有了起势。

最先引起小规模骚动的是杨蜜,她一改平日碎碎念的作风,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四个字,用了一连串的感叹号——

“钱崽!牛逼!!!!!”

然后以每分钟一条博客的速度,持续更新了几十条,从恭喜郑钱柏林抓住了小金熊,到嚷嚷着让大导演带飞,再到放出《摄影机》的定妆照——必须承认,当她放出那张穿着小背心与热裤,脸上抹了几道血的定妆照后,很是在她的博客下制造出一小波热度。只不过讨论方向也从某人获奖转向了杨蜜新片叫什么名字,定妆照好漂亮,新片什么时候上映,等等。

与嘈杂混乱的博客相比。

天涯、贴吧以及豆瓣的部分讨论贴,就相对专业一些了。

有人在好奇入围的明明是陈大导演的《梅兰芳》,获奖的为什么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柏林到底有几个金熊奖,等等。

其中间或夹杂一些开扒郑钱到底是谁,他跟杨蜜是什么关系之类的八卦贴。

有人开始科普柏林电影节的历史、奖项与辉煌,以及国内电影人曾经在这个电影节上荣获过的大奖。顺便阴谋一下北电是不是与柏林有什么勾搭,否则为什么几个拿金熊的导演,都是北电毕业的。

还有人在分析与猜测《沉默的孩子》到底又拍了什么苦难,能让评委们把金熊奖颁发给它。因为片源没流出,所以各种脑洞五花八门,其中热度最高的一个帖子,参考了《盲井》,认为《沉默的孩子》拍的肯定是‘采生折割’,有孩子被拐卖割掉舌头,等等。

必须承认,网上的闲人们总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想象中去,即便郑钱,看到这篇映照《盲井》的帖子时,都忍不住有些恍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拍了这么个短片。

总而言之。

作为本届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获得的第一项成就,颁奖消息传回后,很自然的受到一定热度的追捧。

只不过这些讨论的声音暂时还散落在全网各个角落,并未引发大规模的破圈效应。而能够打破不同圈层,将这些声音汇聚起来的‘主流媒体’们,却在短暂欢呼后,突然偃旗息鼓。

几个小时前,被手动置顶的新闻再次被手动取消。

然后版面迅速被其他娱乐新闻占据,只有特意点进‘第59届柏林电影节专题’才能在滚动新闻里看到获奖消息。

郑钱正忙着打电话,自然没有关注到这个小异常。

获奖名单出来后,整个下午,他都在接打各种电话,有国内的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有不知从哪儿摸来的记者与媒体,还有欧洲、北美乃至日韩的片商,几乎一刻也没有停过,说的他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都肿了。

除了电话,他的qq也一直‘滴滴滴’响个不停,从同学群到篮球群,再到《天才》、《摄影机》以及《沉默》几个剧组的小群,都持续闪烁着一条条祝贺与讨论的消息。

熟人圈子里的热闹让郑钱一度摆脱了中午的失落,有种自己已经上了全网头条的错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