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天才时代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三章 五十五万美元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所以,初期阶段,拿个一千万,大概就能开发出一款可以初步应用的排程软件了,对吧?时间呢?一年时间够吗?”

郑钱转头看向于教授。

于凯终于意识到面前这个年轻的导演不是在开玩笑。

“有别人已经做出来的东西参考,一年时间倒也不是不可能。”这位西门子的专家措辞非常谨慎,同时反问:“——只不过,你这个软件想要达到什么程度?”

什么程度?

郑钱瞥了一眼栗娜,想到了她刚刚介绍到的ovie agic schedulg的一些功能。

“——只要实现ovie agic schedulg的基本功能就行。”

他扳着手指头,一条条罗列了起来:“首先是剧本分解,这个软件要能识别我的剧本,比如我用ord或者其他文件码好的本子,它要能理解,然后提取出剧本里场景、角色、道具,最后生成标准化的拍摄计划表……或者说,要生成生成顺场景表和拍摄计划。

然后是动态核算功能……它要有动态分配人力、物料、设备、还有场地资源的能力,要减少片场的闲置与时间等方面的冲突。此外还有,还有……”

“——还有预算调整。”

栗娜举起一支笔,补充到:“还要支持数据录入和进度更新!方便多部门协作!另外尽可能兼容不同文档格式……操作界面要尽量简洁,全中文的!我知道的很多剧组工作人员学历都不怎么高,你搞一套全英文的软件出来,没人看得懂。”

“你们这是还打算在国内推广这个软件?”

于凯苦笑着,深吸了一口气:“——也就是优先实现‘剧本分解’‘冲突检测’和‘预算管理’的核心功能……然后再迭代协作模块,对吧?”

确认无误后,他先点了点头,然后又幅度很小的摇了摇头:“现阶段的nlp(自然语言处理)环节还比较依赖规则引擎,需人工标注剧本数据,开发成本较高……换句话说,就是软件是没法直接读懂你的剧本,所有的功能都需要人工预设规则。

而且听你的说法,国内剧组很多环节还是非标化流程,比如你要把纸质通告单上的内容转成数字化,这类摩擦成本是很高的。

软件开发或者数据建模方面的工作我可以胜任,但就像我刚刚提到的‘数据标注’,其实需要一个既熟悉好莱坞电影工业化流程、又熟悉国内创作环境的复合型人才……能将你的剧本或者分镜头脚本拆解成‘标准化的任务’,还需要可以测试的项目,以及一个能协调进度与功能的产品经理……”

“测试项目什么的不用担心!”

郑钱拍着胸口,保证道:“我们本来就是电影公司,有一大堆拍摄计划的那种。给你这个项目组分配一两个短片专门做测试完全没问题。

复合型人才什么的,也容易,这里可是阿美利加,花点钱,什么人才都能给你找出来!另外,我就是这个项目最好的产品经理,没有之一!所以也不用担心成本……只要好用,哪怕预算再多个两百万,三百万,也没关系的。”

于凯表情有些复杂。

抬手摸了摸自己已经日渐稀疏的头发,心底忍不住感慨,那怪大家都想当明星,拍电影这么赚钱的吗?

郑钱却把他的动作理解为犹豫。

“——您可以把这套影视工业化的软件当作一次练手……作为您实现无人驾驶愿景的一个小阶梯。”

年轻导演谆谆诱导着,抬手,向面前的数据专家亮了亮手上的腕表:“于老师,时间是不等人的啊!我从北平到柏林,再从柏林到洛杉矶,一路向西,单看时间,总有种从过去抢回来几个小时的满足感。但这终究是错觉。

我们活在世上,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会为我们停留。如果我们总是等着时间到了就能得到点儿什么成果,那时间永远也不会到的。”

于凯忍不住笑了笑。

他从未想过竟会被一个比自己年纪小许多的人教导抓紧时间、抓住机会。

“我记得你说过,你们公司成立时间不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