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下来,白天得到惊喜,又受到惊吓的朱翊钧坐在乾清宫内,随意地阅看着奏疏题本,但思绪却不时地飘飞。
穿越就满级,这泼天的富贵也是没谁了。
尽管对历史不是那么精通,如那些穿越前辈一般,连个历史上不起眼的人物,不重要的小事,也能如数家珍。
但朱翊钧凭借后世的知识,依然有信心做好皇帝这个终身的高薪工作。
开局两件事,先弄死努尔哈赤,再早作准备,等着打败小本子。嗯,也叫抗倭援朝。
两件大事干成,这天下就差不多太平了。少说,能为大明再延寿百年吧?
至于小冰河期对于大明的影响,种地瓜、土豆,还有玉米呗,应该能挺过去吧?
有耐寒耐旱的作物,再开发东北,缓解中原人地紧张的矛盾。
甚至于,可以向南洋进军,抢占地盘呗,有穿越前辈们的经验,谁不会呢!
没错,在朱翊钧看来,就是这么简单。抓重点嘛,等大权在握,交代下去就完了。
凡事都要皇帝事必躬亲,那还要大臣做什么?
大明董事长,干活儿的有下面的经理,又不是皮包公司,要自己啥事儿都干。
“打仗有戚继光,有李成梁,应该还有其他的猛将,一时想不起来,可以慢慢地找。看到名字,或许就能回忆起来。”
朱翊钧穿越时间尚短,还没搞清楚大明现在的情况。
何况,有啥都干了不嫌累的张先生,也用不着他操心。
“张居正嘛,算是为了改革而鞠躬尽瘁,也为大明朝带来了生机。但其改革中的问题也不少,需要修正和调整。”
“可是,张居正已经听不进去任何的反对意见。尽管很多反对者都是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私利而攻击改革。”
“但也有一些人确实指出了政策上的问题,在为民而呼。一概以政敌进行打击,反倒失去了可以改正的机会。”
朱翊钧的心情渐渐稳定下来,对于奏疏的和理解,也开始从表面而逐渐深入。
现在,这是他获取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径。
锦衣卫他还不太了解,东厂则握在冯保手中,他现在还没有干翻冯保的实力。
关键是李太后、张居正、冯保,是稳固的铁三角,朱翊钧根基不厚,现在还动摇不得。
但再有几个月,随着张居正的病逝,李太后退居后宫,收拾冯保这个太监,就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但现在的朱翊钧,显然是失望的。群臣所上的奏疏,已经没有敢于批评张居正改革政策的。
万马齐喑哪,这就让朱翊钧很是苦恼又无奈了。
一个理工科大学生,学到的历史也只是书本上的那些,以及影视剧中看到的。
要么浮皮潦草,要么夸大改编,少有会深入到解析张居正改革弊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