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朕成了暴君

关灯
护眼
第三章 御门听政,又当爹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万历十年春节刚过,张居正便又病倒了。根据史料记载,所患应该是痔疮。

三个月后依然久治不愈,张居正认为“积习沉痼已久,非痛惩不能挽也”,命令医生将痔疮割除。

个人的脾气禀性,决定了行事的方式。

张居正如此决定,与他改革所持的思想,也就是“从根拔起,一劳永逸”是一致的。

可惜,按当时的医学条件,以及中医的外科水平,手术的成功率实在是太低。

手术后,张居正便卧床不起。

可是这位为了改革而粉身碎骨者,依然还俯趴在卧榻上签发公文。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居正病倒,大明还在正常的运转。

正应了那句话: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今天是视朝的日子,朱翊钧不到凌晨四点便被叫起,忍着满肚子的起床气,洗漱完毕,在内侍的陪同下,前往奉天殿。

明朝初年,在工作狂人朱八八的设计下,早朝制度除了开朝时间频繁、开朝时间早之外,还有时间长的特点。

但与影视剧中所表演的不同,明朝的朝会不是在金銮殿,而是在殿外的露天地,也就是所谓的“御门听政”。

御门有好几个,通常是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现在则是在奉天门。奉天门上廊内正中设御座,称为“金台”。

台阶左右是钟鼓司的乐队,殿陛门楯间列“大汉将军”,穿着全服铠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员身后,则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钟鼓司奏乐,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内使两人,一人执伞盖,立于座上,另一人执“武备”,杂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既然是露天地儿,碰到下雨、刮风、下雪,那可糟了罪了。

除非皇帝取消当日朝会,或者大臣被皇帝特许免朝,官员们就必须风雨无阻,下刀子也得去。

而且,除了皇帝,也没有人给下面的领导们打伞的。因为,那可是大不敬的行为。

这就导致了朝臣们不愿意上朝会,连皇帝对此也极为反感。

特别是三九天,绝对是对个人身体和意志的考验。寒风刺骨,在露天地你能坚持多久?

冻得哆哆嗦嗦,大鼻涕直流,跟个<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似的。谁要乐意遭这罪,那才是有毛病呢!

哦,你说太祖勤勉,可那时候是在南京好不好。再冷,能和北京的冬天比?

那时候又没有天气预报,谁知道明天是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刺骨?

也不能一个电话便提前通知,都早起了,就是朝会免了,也睡不香了。

而且,早朝虽然是君臣共同处理政事,但大事、要事往往一言决之,有失周详。

其实,早朝对于皇帝,以及大臣,都是一种考验,或者说是煎熬。

所以,自从八岁的英宗即位后,早朝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处理政事的意义。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政事处理模式已经开始向“案牍主义”转变,即通过各种奏疏题本来处理和解决政事。

“早起三小时,临朝两刻钟。形式主义害死人哪!”朱翊钧上完早朝,回到乾清宫用膳,还在吐槽。

朝会的内容都是奏疏批红票拟过的,只不过再请一下圣旨罢了。

而凭朱翊钧的那点历史知识和能力,就算融合了万历的残缺记忆,若有重要政事让他临机决断,怕也是做不到。

既是重要的政事,总要调查研究,分析利弊之后,才能颁旨实施,岂能如此草率?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