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朝时,开始在平台召见大臣议事,相当于国情咨议,并就此形成惯例。
而大臣在请求深居不出的皇帝延接大臣时,或请御文华殿,或请召对平台,都是兴复“内朝”的意思。
平台在建极殿居中向后,高居三躔白玉石栏杆之上,与乾清门相对的云台门。
两旁向后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即云台左右门。
凡召对阁臣等官,或于平台,即后左门也。
相比于御门的常朝,天子高拱在三级崇台之上。虽然圣容可瞻,天语可聆,稍觉亲切。
但毕竟“堂高帘远,地势悬绝”,又加以“威仪赫奕”,臣下进奏一言都难,更别说长篇议论一事了。
所以,平台召对最为简便,君臣面对面,一问一答,用的还多是口语,比那些文言堆砌说得更明白透彻,基本能做到尽言。
“平台召对,以后就常用这个。朕可是有文化的,不会象崇祯那样,被袁大忽悠给骗得团团转。嗯,就从李成梁开始好了。”
朱翊钧思虑已定,阅看着奏疏,直到张鲸回来,入殿禀奏。
“启奏万岁,奴婢已去主客司、会同馆、四夷馆和鸿胪寺宣完圣谕,很快就会有回奏。”
看着张鲸谄媚的笑容,朱诩钧轻轻颌首,温言道:“张伴辛苦。这件事你要记着催问。”
“皇爷放心,奴婢留意着,后天便再去催问。”张鲸躬身应承。
朱翊钧笑了笑,沉吟了一下,说道:“你去坤宁宫,告诉皇后,朕今晚在坤宁宫用晚膳。”
张鲸躬身领旨,退了出去。
已经连着有李太后、永宁公主提醒,朱翊钧觉得该表示一下啦!
何况,根据万历的记忆,好象对皇后王喜姐也没那么厌烦。自己老是避而不见,反倒容易生出嫌疑。
“明朝的妃嫔侍寢制度,原来是这样的哈!”朱翊钧觉得挺有趣,根本不是什么翻牌子嘛!
据记载,到了傍晚,后宫各妃嫔的宫门之前都会挂上两盏红纱灯笼,由皇帝随机选择。
皇帝想去啪啪哪个妃子,就直接乘坐銮舆去其居住之宫,随从太监就把该宫门前的红灯笼取下来。
然后,在后宫的巡街者,就向各宫传去消息,把各自宫门前所挂的红纱灯笼都取下。
这就是所谓的“走宫制”,也是明朝皇帝最为常见的通行做法。
而对于级别较低的宫嫔,可能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宫殿,则是皇帝宣召其来自己宫殿侍寝。
“这不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嘛,地主老财竟然也学皇家的做法,该杀!”
朱翊钧吐槽了一下,觉得当皇帝真是幸福啊,就是挺考验腰子的。
除了“走宫制”,皇帝还有另外的临幸女子的方法。
比如崇祯,就常在乾清宫内选择“女签书”宠幸。
这种于乾清宫傍室,随时供皇帝御性的女子,又被称为“青霞女子”。
“你个亡国之君,玩得还真花。”朱翊钧若是知道这事,又得连连吐槽,反正他对崇祯的观感是相当差的。
但他或许忘了,崇祯可是他的孙子。当然,现在他要改变,还来得及。
喜欢万历:朕成了暴君请大家收藏:万历:朕成了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