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朕成了暴君

关灯
护眼
第八章 痛风之始,都不靠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啤酒配海鲜,痛风来得欢!海鲜配酒,越喝越有;痛风一来,全部停手。

朱翊钧暗自警醒,可不能这么胡吃海喝下去。

按照史料记载,以及后世考古学家的挖掘研究,万历皇帝有腿部疾病,多半就是痛风。

所以,万历后期怠政不上朝,也有身体方面的原因。

皇帝嘛,也要注意形象不是。瘸了吧唧的,还要让臣子们看见,九五至尊的威严呢,人家不要面子嘛?

“吃海鲜吃成痛风,固然是万历不知节制,可能也不知道这样做的危害。”

“但那些御医是吃干饭的,不能提前诊断出不妥,不向皇帝提出调整饮食的建议?”

朱翊钧的脸色又沉了下来,他可不信皇帝和太后,以及妃嫔和皇子皇女,没有按期请脉的规矩。

虽然古代医疗技术落后,可有些病早察觉,早治疗,早调理,还是能够预防的。

明朝中后期,京师向有谚语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

其实,要一一列举的话,不只有这四大不靠谱,还有京师十大可笑:

“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枪、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

如果朱翊钧知道这些的话,简直了,估计连吐槽都不会了。

正因为如此,连明朝皇帝也忍受不了光禄寺的大锅饭,御膳就逐渐改由太监们负责了。

至少在明朝万历时期,皇帝的膳食已经由光禄寺变为由宦官负责。

但并不是每个太监都能获得这份殊荣,仅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和东厂首领太监三个人轮流负责。

朱翊钧回到殿内,还在担心着以后痛风的问题。

身体是自己的,遭罪也是自己的。太医不靠谱,说不定一个小病就能把自己送走。

“后世的什么御医传承、宫廷秘方,全是招摇撞骗的噱头。跟现在的太医倒是很相似,治不好也治不死,就是他们的明哲保身之道。”

朱翊钧其实并不太了解古代太医的难处,他们给皇帝和后宫诊脉看病,也是如履薄冰,避讳极多。

其一,需要避讳的很多,有时候不敢说实话,或者是模棱两可; 其二,诊脉的人多,开方莫衷一是。有时候,很难达成一致; 其三,医生开的药,并非都是同行来分析判断,有些时候却需外行来认定。

换成你是医生,如果处处受制,顾虑重重,还有那本事治好病吗?

而且,给后宫妃嫔诊脉,也不能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

所以,就有了玄而又玄的“悬丝诊脉”。

一根丝线系在手腕上,医生神叨叨地轻抚丝线,高深莫测,通过传来的震动来诊看病情。

这种有些玄幻的方式,其实多是医生的一种把戏。

通常太医在诊断前,会详细询问,或是贿赂病人的贴身太监或宫女,先了解病情,作出诊断后再故弄玄虚。

另外还有一弊端,那就是“医”和“官”本不同类,但太医院却从制度上将他们合二为一。

御医们为了在官场生存,只能用为官之道来行医,那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喜欢万历:朕成了暴君请大家收藏:万历:朕成了暴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