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朕成了暴君

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三章 驿站改革,路见不平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有付出才有所得,或许更让小丫头感到欢喜吧!

“当好助手,赏你两个。”朱翊钧把鼓槌还给赵彩凤,说道:“没有不明白的,就下去好好熟悉演练。”

赵氏爷孙退了下去,雅间内只剩下了大舅哥和妹夫。

李侯良是朱翊钧选中的皇家代理人,以后就负责打理皇家的生意。

而皇家的生意会越做越大,香皂、玻璃、镜子等等,朱翊钧已经有了初步计划。

“城关厢的开发建设,现在不过是开始。以后,就全交给你来打理。”

朱翊钧喝着茶水,缓缓说道:“再以后,还要依托驿站,建起客栈酒楼塌房。”

“朕打算由商贾出钱建设,谁建谁经营,这也要进行拍卖。”

驿站的弊端很大,主要是为官吏服务,浪费钱财,也滋生腐败。

朱翊钧打算对驿站进行改革,只负责邮传业务。

官员出差,去住宾馆客栈,吃饭去饭店酒楼。

按照品级,给官员定下差旅费,按出差天数发放。

省下是自己的,超了也是自己的。

如果是带着家眷上任,也要确定具体的人数,适当给予补贴。

塌房则是明朝的称呼,相当于后世的物流仓库。

最早的塌房出现在洪武年间,都城是南京。

南京也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商贾云集,买卖兴隆。

但住房拥挤,无空地,商贾货物无栈房可以贮存,只得“或止于舟,或贮城外”。

于是,太祖命于南京城西三山等门外,濒水之处,建造房屋。

以供商人贮藏货物及猪、羊等牲畜,称为塌房。

商货都贮藏在塌房,买卖交易也可于此处进行。

后来,按商税三十而一的税率,对贮存于塌房的货物课税,税为“塌房税”。

朱棣迁都北京后,又在北京选址建造塌房,继续开征塌房税。

显然,要发展商贸,目前大明在基础设施上,还有诸多不足。

比如交通运输,还有物流通讯,都有扩建或改进的必要。

李侯良恭谨地听着,知道这是皇帝的信重,必须要做好。

驸马说起来是皇家之人,但也是个摆设,领着干俸,混吃等死而已。

如今皇帝委以重任,自是他的荣耀,会被刮目相看。

“我知道你李家以商起家,颇有些人脉。朕便与你李家合资,共同经营。”

“不单单是李家,以后还会吸收更多的股东加入。”

朱翊钧陷入思索,半晌不语。

虽然有这个想法,但还不是很成熟。

其实,他是想把藩王的钱拿来经营,类似于后世的基金。

收益可以弥补财政对宗藩的宗俸,也别让藩王的钱财闲着发霉。

至于其他的股东,朱翊钧感觉吸收太多,以皇家的名头自是不难。

可发展下去,恐怕有垄断之嫌,不利于民间商业的发展。

“此事,待朕再想想。”朱翊钧轻轻摇头,说道:“先把眼前的事办好吧!”

李侯良躬身领旨,也不知道皇帝突然想到了什么。

“朕记得欧洲国家的王室也投资商业,甚至给海盗发私掠证,坐地分赃。”

“为了赚钱,也真是不要脸了。”

朱翊钧有了新的思路,但还不成熟。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