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粉黛离间计,宋辽金皇帝 … 完颜阿骨打真不是好心好意送美人给赵俣玩,而是把一百多个烫手的山芋丢给了赵俣。 耶律延禧的儿媳妇赵王妃萧斡里衍就不说了。赵俣要是玩了耶律延禧的儿媳,这梁子不就又结下了? 而且,别忘了,之前赵俣就「抢」过耶律延禧的文妃。 关键,完颜阿骨打给赵俣的女人中还有: 耶律延禧父亲耶律浚留下的两位太妃(可以看做是耶律延禧的两个小妈,虽然她们的年纪跟耶律延禧差不多大)。 耶律延禧没来得及带走的低级妃嫔(一共三十几个,其中还有一些是没开封的)。 耶律和鲁斡的继室和晚年收的两个宠妾(可以看做是耶律淳的三个小妈,耶律延禧的三个奶奶)。 辽太叔胡卢瓦妃(耶律延禧的婶娘),国王捏里次妃(耶律延禧的嫂子),辽汉夫人(耶律延禧的弟妹),萧瑟瑟的姐姐和妹妹(耶律挞葛和耶律余睹的正妻),萧瑟瑟的五个外甥女(耶律挞葛的三个女儿,耶律余睹的两个女儿)。 另外还有很多别的辽国重臣或者辽国重要将领的妻妾丶女儿甚至是母亲。 这些女人是不是美人? 肯定也是。 这些女人不仅漂亮,而且年纪都不算大。最大的也就是两位辽太妃丶耶律和鲁斡的继室和辽太叔胡卢瓦妃,那也不过才三十出头。 这也正常。 不然,完颜阿骨打说送给赵俣一些美人玩,根本就站不住脚。 可问题是,这些美人美则美矣,赵俣却是不好收。他要是收了,难免会跟辽国的统治阶层之间产生隔膜,毕竟,这几乎就等于是赵俣一个人绿了辽国的大多数高层。 要知道,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耶律延禧这样的胸襟,戴了绿帽子,就当没发生过这样的事。 那赵俣不要? 这不就等于是告诉完颜阿骨打,赵俣根本就没有跟他结盟的意思,而是准备帮助辽国消灭金国吗? 这不符合赵宋王朝两头吃的战略。 赵良嗣等宋使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尽管他们不愿意带走这些辽国美人,而且明知道,把这些辽国美人带回去,可能无功有过,他们还是得硬着头皮把这些辽国美人带去给赵俣。 等赵良嗣他们的大海船离开了狮子口,忍了一路的完颜宗望,终于忍不住说道:「郎主为何要将我等辛苦所捉美人送给大宋皇帝?!」 一同来送赵良嗣等人离开的完颜宗干微微一笑:「你以为这些美人大宋皇帝是那麽好收的?」 完颜宗望不解:「此言何意?」 完颜宗干信心十足地说:「只要我家送出这些美人,大宋便不会与契丹结盟。」 完颜宗望听言,眼睛一亮,他问:「大宋皇帝得了这些美人,便会放弃跟契丹结盟?」 不想,完颜宗干却摇摇头:「非也,而是大宋皇帝得了这些美人,阿果必不敢与大宋皇帝结盟。」 完颜宗望不解:「这是为何?」 完颜宗干说:「郎主早已看透阿果,他治国无方且刚愎自用,无统兵之才又好大喜功,既徒务虚誉又声色内荏……」 完颜阿骨打这是阳谋不是阴谋。 完颜阿骨打算定了,只要他将这些辽国的重要女人送给赵俣,死要面子又担心赵俣因为这些女人而容不下他的耶律延禧,除非是走投无路,否则绝不会去投赵俣,也轻易不会跟赵俣结盟…… 听完颜宗干这麽说,完颜宗望才觉得,送这些辽国女人给赵俣不亏。 完颜宗干又说:「昔者,辽室虽有颓势,然根基未绝。若阿果能振纲纪丶亲贤能丶戒游畋,未必不能挽狂澜。然他耽于逸乐,溺于酒色,斥忠直之谏,信奸佞若群小之言。我大金兵临城下,不思御敌,唯知奔逃。夫为君者,当怀天下,系苍生于心。阿果则不然,私怨重于国雠,私欲盖过社稷。辽之亡,非我大金之强,实阿果自亡之也。彼之存,徒为天下笑;彼之灭,乃天意所归矣。」 …… 赵良嗣把这些辽国的女人给赵俣带回来了之后,蔡京当庭就劈头盖脸地骂赵良嗣等人愚蠢,坏了赵宋王朝的大计。 就连赵俣也是头疼不已。 就像完颜阿骨打了解耶律延禧一样,赵俣也很了解这个昏君。 本来,耶律延禧就很怕赵俣,赵俣要想诱耶律延禧投降赵宋王朝就很不容易。 如今又出了这件事,赵俣再想诱耶律延禧投降赵宋王朝,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那把这些女人还给耶律延禧? 首先,赵俣要是这麽做,那就等于是跟完颜阿骨打撕破脸了。 而现在,还不是赵俣跟完颜阿骨打撕破脸的时候。 在赵俣的主导下,赵宋王朝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学一二战大漂亮国的操作,和两边都做生意,两头吃,等他们两边消耗的差不多了,吞并辽国,再借着辽国的力量彻底消灭金国,将自身的成本降到最低,甚至自身就不付出代价,只捞好处。 现在辽国虽然遭到了金国的重创,但还有大半壁江山,客观评价的话,辽国剩馀的实力,其实还在金国之上。 这时,耶律延禧肯定不愿意投降赵宋王朝,赵俣还得借着金国继续削弱辽国,直到将辽国彻底打残,让耶律延禧走投无路。 只有到了那时,耶律延禧才有可能率领残辽投降赵宋王朝。 然后,赵俣再率领赵宋王朝和残辽灭了被辽国放干血的金国。 这是赵俣早就写好的剧本。 换而言之,现在根本就不是赵俣跟完颜阿骨打翻脸的时候,那赵俣肯定不能拒绝完颜阿骨打的「好意」。 再有就是,就算赵俣想将这些辽国美人还给耶律延禧,他也得能找到耶律延禧才行啊。 在完颜阿骨打率兵攻打辽上京之前,耶律延禧就带着他的妃嫔丶儿女以及部分亲信跑了,现在鬼知道他们在哪? 赵俣叫住了还在斥责赵良嗣等人的蔡京:「算了,他几个也不想如此,此乃金主阳谋,防不住的。」 见赵俣如此理解他们,赵良嗣等人感激涕零,赵良嗣更是解释道:「启奏陛下,臣等面对如此局面实不知该如何是好,臣等甚至想制造海难将她们皆沉入大海,奈何兹事体大,臣等不敢冒然处置,只能将她们带回听候陛下发落。」 将这些辽国美人全都沉入大海,也避免不了宋辽结仇,没用的。 只能说,完颜阿骨打还是高明,他的离间计几乎无解。 赵俣安慰赵良嗣等人:「无妨,你几个至少又为朕的后宫添了一百多美人,算你等功过相抵了。」 谁都能听得出来,赵俣这是一句玩笑话,也是赵俣不想追究赵良嗣他们几个给出来的藉口。 赵俣又不是没见过女人,怎麽可能把这一百多个辽国美人放在心上? 事实就是,这一百多个辽国美人就是烫手的山芋,赵俣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笑着接也得接,哭着接也得接,所以,他才故作轻松,以一句玩笑话化解了赵良嗣等人的尴尬,同时也向在场众人展示了他作为帝王的胸襟与气度。 等赵良嗣等人下去了之后,苏轼问赵俣:「陛下,事已至此,我大宋该如何应对?」 赵俣想了想,说:「先联系上辽主再说……」 …… 之前赵俣御驾亲征时,耶律延禧被赵俣困在燕京城,赵俣利用这一点,将被辽国勒索去的岁币全都要了回来,又抢回来了燕云十一州。 经此一事了之后,耶律延禧就暗暗发誓:以后绝不会再让任何人捉到自己! 而且,在耶律延禧看来,这事很好解决,谁打我,我就跑,我大辽疆域广大,东到大海,西到流沙,北到胪朐河,南到涿州,幅员万里的一个大国,我只要跑到敌人找不着我的地方,我就安全了,我就可以继续打猎了。』 耶律延禧甚至都想通了,新笔趣阁吗跟赵俣丶阿骨打他们较那个劲儿啊,他们太厉害了,都是当世英雄,我不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耶律延禧甚至连安利他自己的话术都想好了,我是打猎的,又不是打仗的,我打不过赵俣,也打不过阿骨打,那我射杀野兽,这怨气不就发泄了吗?就当这只鹿是赵俣,那只鹿是阿骨打,我把那只虎当作宋军,把这群狼当作金兵,我一箭箭射出去,不就等同于在战场上击败了他们吗?』 如此一想,耶律延禧的心境豁然开朗,仿佛找到了逃避现实丶自我安慰的世外桃源。 耶律延禧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箭无虚发,将那些象徵着敌人的身影一一击落,让他的心境竟奇迹般地平和了下来,仿佛那连绵不绝的战火与纷争,都与他无关,他只是一个逍遥于草原之上的猎人,追逐着风与自由。 于是,耶律延禧便开始了他逃亡生涯中的「狩猎疗法」。每当心中烦闷之时,他便悄悄率领亲信,深入茫茫草原,追逐那些无辜的生灵。箭矢划破长空,带着他的一腔怨愤,精准无误地射向目标。每当猎物应声而倒,他总会仰天长笑,仿佛那倒下的不是鹿或兔,而是令他闻风丧胆的赵俣与完颜阿骨打。 就这样,耶律延禧边打猎丶边向着辽中京逃去。 沿途,耶律延禧目睹了因连年战乱而荒芜的土地,见证了百姓流离失所丶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 然而,这些景象并未触动耶律延禧那颗早已堕落的心。他只想尽快逃离这一切,找到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总之,耶律延禧完全把列祖列宗沐雨栉风丶艰苦创业的江山社稷抛诸脑后,整天就是逃跑,除此之外,就想打猎,别的什麽都不管。 得说,经历了被赵俣围困在燕京城的事,耶律延禧无师自通地变成了逃跑大师。 早在很久之前,耶律延禧就吩咐萧奉先,时时刻刻给他准备两千匹一天能跑百里的宝马,把宫里的金银财宝打包,装了五百囊,以便他随时都能跑路。 逃跑也就算了,耶律延禧还恬不知耻地跟左右说:「若有敌追来,朕有日行三百五十里马若干,我大辽又幅员辽阔,去往何处,皆不失一生富贵。所忧者,军民受祸耳。」 耶律延禧自己怕死,不敢抵抗也就算了,偏偏他还说,他之所以不抵抗,是因为怕辽国的军民遭罪,他是为了辽国的军民着想,才不抵抗的。 有识之士听了耶律延禧这不要脸至极的话之后,私相谓曰:「辽今亡矣!自古人主岂有弃军民而自为谋身计者,其能享国乎?」 耶律延禧不但自己不抵抗,而且对于打了败仗的将领,也不处理。他觉得如果我处理了这些败将,就会把他们逼反。 要是有将领打了胜仗,耶律延禧也不在乎,更不会奖励这些将领,因为我也没想主动抗击金军。 反正就是,胜败由你去,我只管跑,只管打猎,只管逃避现实。 如此一来,辽国的抗金战争,就失去了统一的部署,部队各自为战,在哪儿碰见金军就打一打,赢了就赢了,赢了朝廷也不给你记功,朝廷都找不着了,皇上不知道在哪座山里打猎呢,输了也没人处理你。 在这种情况下,辽军兵将的战斗力就趋于瓦解了,他们都说:「战则有死而无功,退则有生而无罪。吾何战为?上既已遁,吾何不随之?」 所以辽军兵将再无斗志,当年骁武凭陵的马上民族,现在一看到金军马蹄扬起的尘埃,就作鸟兽散。 如此一来,就导致根本没有辽军去收复被金人夺取的国都辽上京,金人从容不迫地将辽上京搬空,同时快速占领了辽国的上京路。 不久之后,耶律延禧逃到了辽中京。 有人劝耶律延禧,赶紧召集人马,布置防线,他们对耶律延禧说,等金人消化了辽上京,一定会来攻打辽中京,他们还劝耶律延禧派使臣出使赵宋王朝,向赵俣求援。 可耶律延禧就是不听,他只是将辽中京最好的宝物全都装好,又准备了三千匹快马,以便他随时逃跑,除此之外,他就只是打猎,自我麻痹。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 偏偏在这个要命的时候,耶律延禧竟然又干了一件愚蠢至极的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