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四合院之开局落户四合院

关灯
护眼
第2093章 先打个预防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本来华夏人在南洋的发展是很良好的,和当地人的相处也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当地人占据了资源的优势,但是本身懒惰成性,不愿意从事矿业和农业开发,或者说根本不会,而华夏人的到来,填补了土着人在经济发展、文化等方面的空白。</br>

双方分工不同,利益冲突不是没有,但是比较少。</br>

但是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br>

西方殖民者为了掠夺南洋的矿产和自然资源,在南洋各国实行残酷的统治。</br>

16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南洋地区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国家和藩邦,它们大体上处于封建、宗法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有些地区还有部落和部族存在。</br>

各地区的土地除王室和封建主占有的外,还存在着村社所有制。</br>

大部分地区以小农自给生产与手工业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为主,但在较发达的地区已开始出现少量的工场手工业。</br>

同时,有少量的奴隶制,有些地区还有债务奴隶制。</br>

商业已有所发展,有些国家有对外贸易,出口土特产,但规模不大。</br>

西方殖民者占领南洋后,把矿产资源占为己有,进行掠夺性开采,垄断对外贸易,限制华夏人的发展,并占领肥沃的土地,建立种植园,在里面种植甘蔗、咖啡、可可果、橡胶等经济作物。</br>

无论是华夏人还是土着人都沦为西方殖民者的附庸,并被残酷压榨。</br>

为了避免华夏人和土着人联合起来反抗他们的统治,殖民者对华夏人和土着人实行分化政策。</br>

就拿爪哇来说,在政治上,分化政策主要体现在种族隔离和社会等级划分上。尼德兰人将爪哇居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尼德兰人和欧洲自由公民,第二等级是华夏人和其他东方侨民,第三等级是爪哇土着居民。</br>

这种分层的政治结构加深了社会等级的划分,加剧了种族间的不平等。</br>

在经济上,尼德兰人通过建立以采矿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和以强迫种植经济作物为核心的农业体系,形成了典型的依附型殖民地经济结构,使爪哇成为尼德兰等西方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br>

这种经济结构使得爪哇在经济上高度依赖西方国家,进一步巩固了殖民者的控制。</br>

西方国家分化政策的后果就是,原来相处还不错的华夏人和土着人成为了死敌。</br>

每当被压制在社会最底层的土着人怨气爆发,难以压制的时候,殖民者就就把华夏人推出来给土着人泄愤,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无数次。</br>

安如山同志从小博览群书,姚伟华夏之崛起而读书,对此自然是知晓的。</br>

“难道,我华夏同胞,又要遭受苦难了吗?”</br>

安如山同志一脸悲戚。</br>

华夏的家底如何,他一清二楚,也知道现在华夏根本没有能力武装撤侨,要求爪哇军方悬崖勒马。</br>

“不行,这件事我要和润峰同志说。”</br>

说着她就要出门去兰香书屋。</br>

陈晋说道:“领导,等一下。”</br>

“怎么了,陈晋同志?”</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