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烈马帮营地后,众人即刻投入到对青龙帮负伤人员的救治工作中。 王晨翻身下马,亲自为十名猛虎帮百人团团长解开束缚。 十人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 此时,王晨谦逊地走上前,说道:“各位好汉,我们并无冒犯之意,实在是当时形势危急,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此次押运任务失败,想必诸位回到猛虎帮也难以推脱责任。 如今,我打算将这千人营分散成每组十人,分配至不同营地。 这里虽无山珍海味,但一定能保证各位的温饱。 待三个月后,若我们收到青龙帮安全回城的消息,届时各位去留自便。” 众人听着眼前这位少年的话语,内心泛起阵阵波澜。 自踏上修炼之路,他们心中笃信的唯有弱肉强食的法则。 在他们眼中,只有强者发号施令,弱者服从听命,追求变强不过是为了满足内心的征服欲。 然而此刻,这位少年修为高深,实力甚至在众堂主之上。 如此年轻便有这般实力,却还能以谦逊平等的姿态与他们这群被俘之人交谈,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各团长也并非不通情理之人。 思索片刻后,他们答应了王晨的提议,并且主动将千人营的众人进行分组。 特意把关系亲近的人安排在一起,彼此也好有个照应,这样他们对新环境也不会过于抵触。 分组完毕,在烈马帮众人的带领下,猛虎帮的成员们融入了不同的营地。 在各团长的积极配合下,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对于这些新加入的修炼者,烈马帮的众人给予了极高的尊重。 纷纷拿出平日里自己都不舍得享用的食物和饮品来招待他们,还虚心地向他们讨教修炼之道。 一些人得到指点后,深感获益匪浅,当即恭敬地尊称对方为老师。 在烈马帮众人的真诚与朴实的感染下,猛虎帮的众人渐渐喜欢上了这个陌生却充满热情的地方。 王晨对猛虎帮众人能否融入此地并不担忧。 他深知,在这世间,真诚永远是最具力量的武器。 当初,他不正是被团长和帮主的真诚所打动,才与他们结下深厚情谊,成为如今携手前行的亲密伙伴吗? 过了几日,见诸事已妥善安排,众人便安心动身返回南城。 王晨、王胜、杜华和梦澜前往密室向老师复命,而雷羽和雷悦则返回雷家,等候他们四人的消息。 “老师!”三人恭敬地站在老师面前。 老师神色严肃,问道:“王晨,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王晨向前迈出一步,恭敬地回答:“老师,如今猛虎帮仅剩两名高手,我想趁他们不备,乘胜追击。” “嗯,那你打算何时行动?”老师似乎早已料到王晨的想法,神色淡定地问道。 “等马帮主三人与青龙帮安全回到北城后。想要顺利接管猛虎帮,必须得到雷家直系弟子的协助。”王晨答道。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 与此同时,梦澜也在向三长老汇报这段时间的行动。 言语间,三长老明显听出了她对王晨的欣赏之情,全程面带微笑,静静聆听,仿佛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为了帮助四人巩固修为,老师与三长老分别对他们进行悉心点拨。 为将来突破合体境所需的精神力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每日,老师都会要求他们进行三次打坐入定,摒弃杂念,每日自省,感悟法则,参悟天道。 江湖之事,虽能磨炼心智,但其中充斥着太多人性的复杂与算计,极易让人迷失心智。 当一个人习惯了计较利益得失,这种惯性思维最终可能会让人误入歧途,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无知是修道途中的一道障碍,而有时,已有的认知也可能成为阻碍。 像王晨这般初出茅庐便屡战屡胜之人,实乃兵家大忌。 因为得意自满之心,极易使人迷失自我,从而丧失客观公正的正见之力。 王晨又怎会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这几天,他努力忘却近期的种种经历,回归本心,回忆儿时的过往。 重新审视那些平民百姓真实生活中的苦难,时刻提醒自己莫忘初心。 一次授课时,老师向面前的四人发问: “‘存天理,去人欲’,你们如何理解?梦澜,你先说说。” 梦澜思索片刻,开口说道: “天理乃自然规律,如同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无论人欲如何变幻,天理始终永恒存在。 故而,修道者应不断磨炼自身,去除人性中多余的欲望,方能逐渐趋近真理。”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杜华。 杜华赶忙接话:“克制与自省,应是修道之人每日必做的功课。” 老师继续问道:“王胜,你呢?” 王胜面露疑惑,说道:“老师,梦澜和杜华所言极是。 但弟子认为,人性的欲望如同空气,无处不在且变幻莫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时刻坚守圣贤之道,更无法保证每时每刻都具备公正客观的判断能力。 情绪起伏在所难免。这又该如何解决呢?” 老师再次满意地点点头,说道: “王胜,你所说的确是修道之人常遇的困惑,也是极难克服的难题。我们且听听王晨怎么说。” 王晨神情认真,缓缓说道:“‘存天理,去人欲’,其核心在于改变,正如杜华所说的克制。 然而,这种心态本质上是与自己的另一面相互对抗。 在对抗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体两心的情况,从而滋生心魔,使修道之路变得错综复杂,甚至可能让修道者误入歧途。” 众人专注地看着王晨,满脸期待他接下来的发言。 王晨微笑着继续说道:“修道之人,应放下对抗之心,修炼平常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困惑,归根结底,是对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 有时,我们自以为已经领悟,实则陷入了已知的傲慢之中,我们所认为的‘知道’,或许只是一种伪知。 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便是行动,而结果便是最好的答案。 若对结果不满意,说明我们尚未触及真理,需加以改正;若结果正确,则保持并继续践行。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知道做得到,才是真知道。 在修行路上,我们应凭借行动来推动认知的逐步深化,力求每日有所精进。 知行合一,循环往复,坚持自省,修正改过。 如此这般,方能日益趋近天理。 这个进化过程,人欲便会如同春日暖阳下的残雪,自然而然地逐渐消减。 越是对抗人欲,越是存在,形成困扰。 越是接纳人欲,反而会消失不见,了然于心。 如同太极两仪,阴阳一体,超越对抗,对立终将统一。” 老师看着王晨,对他的回答极为满意。 王晨在某些方面的见解,已然不逊色于自己,老师努力克制内心的喜悦,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却难以掩饰这份欣慰。 其他三人在王晨的话语中陷入沉思,不知不觉进入了打坐入定的状态。 老师见状,便悄然离开,生怕打扰到他们。 对于修道之人而言,无论是打坐冥想还是禅定,皆是为了进入一种心流状态。 在这种奇妙的状态下,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特的精神力空间,五官感知变得异常敏锐。 时间仿佛放慢了流速,大脑飞速运转,思考也不自觉地愈发深入,如同层层剥开洋葱。 颅内清爽凉快,思绪无比清晰透彻,这种感觉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