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下篇无他法,皆言报功。经曰:但是首篇,不见其文,道成将举乃可见也。言其报功者,报修元道之功也。
经曰:报功之事,皆是仙家灵变,神用之仪饰,驾驭之灵物,宫阙之异观,饮馔之珍羞,引从之童僕,赏玩之玄乐,以报修行之功矣,万代记录,如茅君九锡爲上道又百倍。学元道者,无辞勤矣。
下篇首目约数十篇,所记者五篇,今以录之。
《中黄经》曰:人得道之后,昇身于寥天之上,驭以九霄之仪仗也。
天尊所赐者,十方彩女各执旌麾,百龙引驾,玉童相随,前有龙幡,后有虎旗,羽服飘飘,八风齐吹,八鸾而后呜,成歌,九凤而前唱成曲,项戴七曜玲珑之冠,足著五色捲云之履,裙拖蝉带之裙,帔搭离罗之帔,佩于金虎之印,上朝太清仙帝者。帝者,金阙玄元老君。
功报一,志报二,不退报三,不怠报四,不须捨报五。元道报别录。大君者,是南斗之中长生大君也。此五者不捨,则元道功无不成矣。所慎休止,若不休止,万不错矣。尘世之事或难行之,时有休止,休止之中,不可不慎,今录戒慎于后,爲慎休之者言矣。
一大息,减二日功。一小乏,减二日功。一大乏,减三十日功。一小醉兼吐者,减六十日功。一大醉兼吐者,减一年功。
一犯慾,减三十日功。一大嗔,减二十日功。一哀一惧,各减七日功。一饱一饥,各减五日功。
一惊,减十日功。一劳一倦,各减二十日功。一烦一燥,各减五日功。一忿,减十日功。
凡饮食触犯,寒暑过差,风湿所及,起居失节,言语散杂,
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仙经曰:闭言之人,与道合真。又防泄天机。《易》曰:慎言语,节饮食,内守冲和。恐失其道也。经云:与人争曲直,阴功减算寿。
思虑烦多,此皆减损元炁。随所犯轻重,度所减多少,随日而补之不可懈怠。所言减者,损也。所减几日,并是减其实功。修元道之士,深宜慎之。元炁难积而易散,关节易闭而难通。住炁固不可绝,其所减尤宜精至。
凡修,取五更初,起坐梳头,熟通一百馀过,披头,随意导引,摩掣四肢,呵吐浊炁,微微然待元炁调帖,无思虑,心湛寂至微,自然喘息微而其息自减,减至半息增半寿,减至无息元道之功成矣。
古之真人,勤而行之,顷刻无捨者,一年功成矣。若是日行二时之功者,五年成矣。修成此道者,乃爲太极元上真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新起点网即将不在支持qq浏览器等各种浏览器的小说畅读模式!
新起点网登录用户全站无广告 免除广告的烦恼,是真真正正的!!
退出畅读模式办法:1、点击屏幕中间 2、点击屏幕右上角三个点 3、点击“退出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