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北山(秦岭)以南还好,这北边年前闹了一次乱子你也知道,都闹到山西去了,延安的原知府押解入京,同知更是流放,现在支持门面的就一个通判,县令走了四个,很多地方都得安排人。”</br>
“难道每人愿意去?”胡聘之有些疑惑,知府的位置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想往上爬。</br>
“不是有人不愿意,是很多人愿意,现在朝廷一个缺,几千甚至上万人人等着,延安缺的是正途官,踏踏实实做事的官,那一个个拿钱上位的,信不信不到一年再给你惹来一次民乱。”</br>
“这正途官还不愿意做?”</br>
“萃臣不知啊,这十年一共五任知府,一人死于民乱,三人罢官去职,还有一个正在押解进京呢,延安这地,百姓穷苦,搜刮没有油水,地方上稍有不平,就会起乱子,地方没钱也没有兵去戡乱,一旦成大乱子,落罪是一定的,所以但凡有本事的官员谁往这里来,但是那些买官的不怕,但我怎么敢把这样的人放在延安府。”</br>
鹿传霖话音刚落,胡聘之眼睛一亮,“唉,我知道有个人正合适。”</br>
“说来听听!”鹿传霖也是充满了好奇。</br>
胡聘之就把在山西遇到杨旭的事情说了一遍,此人允文允武,剿灭不少匪贼乱子,好巧不巧,令陕西不宁的延甘泉匪乱最后就是被此人消灭的,不仅如此此人还对世界大局有自己的了解,顺便又把大清国最近和日本人的乱子以及杨旭对清日战局的危机的预测对鹿传霖说了一遍。</br>
“此子官居何职?”</br>
“山西平阳的同知,调任过来仍任同知,也能解决我们甚多麻烦。”</br>
其实鹿传霖心中很多的疑虑,最大的一点就是年龄,照着胡聘之说法,此子只要二十三四的样子,延安需要的安定,需要费很多头脑,这年纪恐怕还得历练一下。但是胡聘之如此推崇,自然也是将信将疑。</br>
“我给朝廷上奏本,把人调过来。”</br>
胡聘之一伸手,“迂叟兄不可,还是我写信问询一下,好歹也要心甘情愿不是?”从平阳到延安那属于贬谪,从一个富裕地到一个穷乡僻壤总归还是自愿比较好,另外自己的家人从京里到西安,最近陕地不平静,胡聘之准备托杨旭照料一下。</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清末恶徒传请大家收藏:()清末恶徒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