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返九五豪门兄妹的财富征途

关灯
护眼
第273章 金秋返校日:传承与新生的交响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2019年9月10日,杭城的暑气尚未褪尽,星杭科技大学的校园却已被蓬勃的朝气点燃。清晨六点,量子校门自动感应开启,智能引导屏切换成欢迎界面:“欢迎返校!愿新学期探索无限可能。”首批返校的学生拖着印有星宁科技LOGO的智能行李箱,在人脸识别闸机前快速通过,行李箱内置的AI系统同步将他们的行程信息发送至宿舍。</br>

校门口,校长亲自迎接毕业生返校。人群中,去年刚从计算机系毕业的陈远格外显眼——如今他已是星宁科技芯片实验室的核心研究员,此次作为杰出校友受邀分享经验。“没想到回来时,学校又有了新变化!”他仰头望着新增的太空主题雕塑,底座的量子屏正循环播放着学生们的科研成果。校长笑着递上纪念徽章:“等你下次回来,量子能源楼就竣工了,说不定能用上你研发的三纳米芯片。”</br>

在研究生公寓区,留校攻读硕士的沈雅思正帮导师整理实验室。智能机械臂有条不紊地搬运着精密仪器,她的实验台上,新型量子烟花储能模块闪烁着幽蓝光芒。“这批材料的稳定性提高了15%!”她兴奋地在学术群里分享数据,立刻收到导师的语音回复:“很好!下午新生参观实验室,由你来讲解。”</br>

与此同时,分校区的欢迎仪式同样热烈。在西部沙漠中的敦煌分校区,返校的学生们惊喜地发现,校区外墙已升级为太阳能量子板,不仅能满足全校用电,多余的能源还能并入国家电网。“我们的‘沙漠绿洲’计划初见成效!”院长在开学典礼上展示数据,“今年,这里将开设全球首个敦煌壁画数字修复专业,用AI和VR技术守护文化遗产。”</br>

校园里,不同选择的毕业生们各自书写着新的篇章。商学院的林悦凭借在星达APP实习时积累的经验,创办了专注于老年智能产品的电商平台;机械系的王浩加入湘焰集团,主导传统烟花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而选择留校深造的学生们,则在导师带领下开启新的科研征程。在生物科技实验室,博士生团队正利用量子计算破解癌症基因密码,培养皿中的细胞在智能光照系统下呈现出奇异的荧光。</br>

“叮!”沈雅思的手机弹出消息,是新生参观团即将抵达。她快步来到实验室大厅,数十个全息投影正在演示科技烟花的演变史:从传统火药烟花到量子智能烟花,再到正在研发的太空烟花。“同学们,这是我们最新的成果——太阳能烟花。”她拿起一枚样品,外壳上的光伏板自动吸收光线,“即使在无电源环境下,也能通过光能储存实现精准燃放。”</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