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下午五点三十分,星宁集团大厦A座的智能广播准时响起轻快的下班提示音。机械臂自动将办公桌面整理归位,量子电脑进入休眠模式,员工们合上笔记本,收拾好文件,如往常一样有序离开办公室。走廊里,此起彼伏的告别声与轻松的笑声交织,与其他写字楼里加班到深夜的压抑氛围形成鲜明对比。</br>
“王姐,周末准备去哪玩?”市场部的小陈一边收拾背包,一边询问身旁的主管。</br>
“带孩子去星宁科技馆,听说新开放了量子物理互动展区。”王薇笑着晃了晃手机,“多亏了不加班的制度,终于能多陪陪家人了。”</br>
在星宁,“拒绝加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入企业基因的铁律。公司的AI考勤系统精确到秒,一旦监测到员工连续工作超过8小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提醒:“您今日工作时长已达标,建议及时休息。”若有人超时工作,部门负责人会第一时间收到警告,而违规者将面临最高1000元的罚款——这笔钱将直接转入公司的“员工幸福基金”,用于组织各类休闲活动。</br>
研发部的李工对此深有感触。曾经在其他公司,他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身体和精神都濒临崩溃。入职星宁后,他惊讶地发现,即便遇到紧急项目,团队也能在9小时内高效完成。“这里的工作节奏很科学。”他展示着智能办公系统,“量子电脑的算力是普通设备的百倍,AI助手还能帮忙处理重复性工作,根本不需要用加班来弥补效率。”</br>
然而,制度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初期,部分从传统企业跳槽而来的员工习惯性地选择加班,甚至认为“不加班=不努力”。为此,公司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间管理大赛”。参赛者需在8小时内完成同等工作量,最终,采用高效工作法的员工不仅提前下班,工作质量还远超预期。这场比赛彻底改变了大家的观念:效率与时长无关,科学的方法和饱满的精力才是创造价值的关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