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返九五豪门兄妹的财富征途

关灯
护眼
第311章 归途的温度:高薪背后的价值坚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2020年1月6日,杭城的交通枢纽迎来春运高峰。星宁集团楼下的量子磁悬浮车站内,身着智能工服的员工们拖着印有星宁LOGO的行李箱有序候车。人群中,程序员陆远将量子折叠自行车收入背包,他特意选择乘坐高铁——这个年薪超百万的90后,手机支付界面显示的却是二等座车票。</br>

“陆工,你怎么不坐商务舱?”同事惊讶地问。陆远笑着打开手机相册,照片里是老家破旧的砖瓦房:“我想把钱省下来,给爸妈翻新房子。在星宁赚得多,但不能忘了根。”他展示着购物车,里面堆满了星宁定制的智能家电:“这些年货比坐头等舱更实在。”</br>

与此同时,在萧山国际机场,市场部总监苏晴正带着团队办理登机手续。她的行李箱里,除了给家人的礼物,还装着公司奖励的量子笔记本电脑。“这次回老家,我要给表弟表妹们讲讲科技的力量。”她在员工群里分享着动态,配图是候机厅里星宁员工自发组织的“科技科普角”,有人用全息投影演示量子力学,有人教老人使用智能翻译器。</br>

而在杭州站的普通列车候车室,保洁阿姨张玉兰攥着硬座车票,小心翼翼地把年终奖存折塞进贴身口袋。这位在星宁工作了五年的老员工,每月薪资加奖金超过两万,但她坚持坐30小时火车回四川老家:“省下的钱能给孙子多买些学习资料。星宁给了我体面的生活,我更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她的话被旁边的年轻人听到,有人感慨:“原来高薪和节俭真的不冲突。”</br>

在星宁集团的员工论坛上,#我的春运省钱攻略#话题热度飙升。有人分享用星宁积分兑换车票的技巧,有人展示自己动手制作的年货,还有人发起“拼车互助计划”——驾驶星宁新能源汽车的员工顺路搭载同乡,车内的智能导航自动规划最经济的路线。沈浩然浏览着这些帖子,欣慰地对助理说:“高薪没有让他们迷失,反而让责任和善意更有力量。”</br>

归途列车上,机械臂维修工老陈正在教邻座的孩子玩星宁开发的益智游戏。他的行李箱里,除了给妻儿的礼物,还有二十本崭新的科技书籍:“这些是给村里小学捐的,现在的孩子得早点接触新东西。”当列车员推着餐车经过时,他掏出保温杯,里面是出发前在员工食堂打的免费热汤——星宁为春运员工准备的暖心福利。</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