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星城省级城市科技大学的量子车站人头攒动,却井然有序。学生们拖着印有校徽的智能行李箱,在机械臂引导员的帮助下轻松通过安检。车站上方的全息屏幕循环播放着:“全体学生返乡交通费用由学校全额承担,祝您旅途愉快!”</br>
“太不可思议了!”大二学生林小宇在朋友圈分享登机牌,“第一次坐商务舱,居然是学校买单!”他身旁的智能座椅自动调节成最舒适的角度,机械臂递来定制的热饮和有机零食礼包。整个机舱内,星科学子们兴奋地讨论着假期计划,有人准备用学校赠送的量子学习平板参加国际学术竞赛,有人打算跟着线上课程学习星际编程。</br>
在北方分校区,零下二十度的严寒挡不住学生们的归乡热情。校长陈立亲自到车站送行,他身旁的量子供暖系统将候车区变成温暖如春的空间。“孩子们,路上注意安全!”他对着全息投影叮嘱,“学校的24小时量子客服随时在线,有任何问题都能秒速解决。”机械臂工作人员为每个学生递上防寒智能围巾,围巾内置的芯片能实时监测体温并自动加热。</br>
与此同时,教师们的手机陆续震动,显示着薪资到账通知。历史系教授李建国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呼吸都急促起来——基础工资、科研成果奖金、教学创新奖励,再加上高达800万的年终奖,总额突破1200万。“老伴,我们可以把老家的养老院重新翻修成智能康养中心了!”他颤抖着拨通电话。</br>
校长办公室内,陈立的智能手表弹出9位数的到账提醒。作为执掌星城科技大学十年的掌舵人,他的年终奖高达2000万。但此刻他更关注的,是全息屏幕上显示的教师满意度调查结果——99.8%的教师认为“在星科教书,既有尊严又有成就感”。他立刻召开线上会议:“通知财务,给每位教师的家属赠送全年的星宁有机食品套餐,再为他们的子女开通星宁国际学校的绿色通道。”</br>
副校长苏晴负责分管教学,她的年终奖也达到1500万。在教师群里,她发起了“教育扶贫计划”:“我准备用这笔钱在偏远山区建十所智能学校,让那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星科的教育资源。”消息一出,响应者众,短短半小时就筹集到5000万善款。</br>
在中学部,学生们同样沉浸在惊喜中。初三学生王乐乐展示着学校赠送的智能学习眼镜:“戴上这个,所有知识点都能自动生成3D动画!”学校还为每个家庭寄去了“教育大礼包”,内含量子家教机器人、智能错题本,以及家长专属的教育心理学课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