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门风流

关灯
护眼
第4章 生病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那就别说!”</br>

尽管听到妻子这么说,陆知忠还是开了口:“咱家娃没那读书的命,别说一半束修了,就是再少一半咱也拿不出来。”</br>

听着丈夫的话,李秀芬长叹一口气:“要不你跟爹说说?”</br>

陆知忠在矮桌边坐下,从竹篮拿出一个黑窝头就着麸面糊边吃边说:“给爹说也没用,娘指定不答应。”</br>

听到这里李秀芬心中火气渐起。</br>

“哼,当初说的分家不分锅,结果呢?这三年来哪家地里的活你都没少干,咱们吃了他们几口饭?</br>

前些日子我可还听人说娘打算送老二家的清涛去蒙学呢,要真能村里出一半束修,那不正好能供两个娃?”</br>

“行了,你别说了。八字还没一撇呢!再说读书人那么多,有几个是考上功名的?将来让三斤学个手艺,不说大富大贵那也饿不死!”</br>

屋内,陆清河听着父母的对话慢慢睁开了眼。</br>

前世的他只看到了历史的恢宏,却忽视了历史的阴暗。</br>

在这个苛捐杂税繁多,勉强能吃饱饭的时代,大部分家庭几乎没有银钱收入,哪怕有也是寥寥无几。</br>

铜板是稀罕物,至于银子那是无比贵重的宝贝。</br>

这让陆清河想起前世某姓老板痛斥员工不知道感恩。</br>

大概意思就是说,让你有份工作就要感恩戴德。</br>

说出这句话后,那位老板理所当然就成了黑心的代名词。</br>

然而,在这大庆封建王朝,却是梦幻照进现实。</br>

拿陆家村来说,成年男丁农闲时去镇上做工,大多图的就是给家里剩下一口饭,有没有工钱拿得看主家的良知。</br>

在农耕社会,哪怕是富裕人家,能提供活计也是有限的。</br>

所以,能有个活干给家里省下粮食,那可不得“感恩戴德”。</br>

官盐一斗便要500文,换算成现代单位大约是12斤,一斤盐就要40多文钱。</br>

陆知忠农闲时挣来那点铜板一大半基本就花在盐上面了,剩下的也都孝敬了老宅。只有在收成好的时候才有能买些粗布料,给家里添上几件新衣。</br>

至于他和陆二丫的新衣,那都是大人的旧衣服改的。</br>

思绪至此,陆清河只觉心中有些堵得慌。</br>

如果不能走读书这条路,那么只剩下经商了。</br>

但他目前所知,大庆商人的地位低到了泥坑里。</br>

尤其是那些没什么背景的商人,基本便是官府的提款机。</br>

若是敢反抗,随便一顶帽子就能你生不如死。</br>

更重要是大庆朝明文规定,商籍子嗣不可参加科举。</br>

说到根里,封建制度下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权力为中心进行的。</br>

陆清河前世好歹是文科出身,历史那是必修课。</br>

脑中的知识,他自信不输任何人。</br>

如今差的便是这个时代的引路人,还有一张这个封建社会认可的“文凭”。</br>

他曾经见过这个世界的字,写的是汉字没错。可却看的一知半解,无论是字形还是字意都与现代大不相同。</br>

而且在这个讲究“字如其人”的社会,他那手毛笔字根本拿不出手。</br>

念头通达,陆清河攥紧了小拳头,便是为了娘和妹妹也要拼上一把才行。</br>

如果真的有半价蒙学的机会绝对不能错失。</br>

思绪百转间,他不知不觉便真的睡了过去。</br>

再次恢复意识时,听到的却是李秀芬带着哭声呼喊以及陆知忠的焦急。</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