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了两天,常顺在那边的拆迁区也扫荡了两天。</br>
其中在另外的那些老房子里,在其中的两户人家,他又找到了三处藏东西的地方。</br>
把物品找出来后,有一罐铜元、一罐银元以及一包用牛皮袋包裹住的银饰品。</br>
其中铜元都是清末的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带罐子重量约40斤。</br>
银元很特殊,不是袁大头也不是清朝的钱币,它们都是“小日子”发行的银元。</br>
“小日子”是仿照清朝时期的银元样式制作的,那种龙,跟光绪元宝、大清银币看着很不一样。</br>
其价值,没有袁大头值钱,两三块相当于一块“三年大头”。</br>
不过银元不少,带罐子有30多斤。</br>
常顺数了一下,一共有500块。</br>
数量弥补了质量。</br>
装铜元、银元的罐子,都是马口窑,很普通。</br>
银饰品,依然是镯子、簪子、戒指、耳环、锁片、挂饰之类,重量有10斤左右。</br>
寻宝人,不论是谁,积累到一定的经验,都想找窖藏。</br>
而寻找窖藏,自然是要有好的地方。</br>
那些古代的大户人家,便是最好的去处。</br>
常顺带着目的性,有明确的地点,把它们找出来,无论如何比埋没好。</br>
流通才能带动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br>
期间在房子里面扫荡时,他发现有两户人家的房梁上有房梁钱。</br>
其中的一家住户,居然藏着的有一枚“天国圣宝”折十钱。</br>
这种钱币,正面为“天国”二字、背面为“圣宝”二字,是“太平天国”时期铸造的钱币,数量很少。</br>
这类稀少钱币,在书上他看见过图片。</br>
逛古玩地摊,也看到过,不过都是在那些售卖假货的摊位上看见的。</br>
一枚这样的钱币,等同于10枚到20枚普通三年袁大头的价值。</br>
之前发现的那个用木盖、蜡烛封住的炮弹弹壳里面的物件,他并没有急着打开。</br>
有的东西,打开容易,再密封,就不是之前的样子了。</br>
这些只要是搞古玩、有一定古玩知识的人都明白。</br>
反正他现在不怎么缺钱,也不急于一时。</br>
很久没去渣土场,下了两天的雨,想着土面上可能会有被雨水淋出来的物品。</br>
28号的早上,雨过天晴,吃过早饭,常顺就直接去了殷行路附近的一处土场。</br>
对于YP区的渣土场,因为时间方面的原因,人的经历有限,他虽然去的不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