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集市日。</br>
连山小镇,再次迎来了年内最后的两处最热闹繁华的赶集日之一。</br>
考虑到可能有一些遗漏的年货没有办完、另外也想多买一些土特产备用,常顺开车带着宋芫、常静以及爷爷来到了这里。</br>
回了老家之后,他就联系上了镇上开挖机的王师傅。</br>
昨天,他去对方的家里又购买了不少的物品。</br>
这次的东西,主要是铜钱,有近300斤。</br>
依然还是清朝时期的钱币。</br>
另外还有一些陶器、陶瓷器,瓷器,石器制品、金属类物品等。</br>
其中稍微好点的有一个青花罐、两块铜镜、一个石盆、一块石雕老石刻。</br>
青花罐是明朝时期的山水风景人物罐。</br>
这个罐子不算大,高度只有15公分,最大肚径约12公分。</br>
罐子很厚实,局部有苏麻离青料,年份估计能到明早期。</br>
两块铜镜,年份更早,战汉时期。</br>
一个表面纹饰是复杂的几何纹。</br>
另外一个是瑞兽花卉纹。</br>
两个铜镜的品相很好,黑亮黑亮的。</br>
之前说过,铜镜的制作工艺,并不是越往后制作的越好。</br>
宋朝之后的铜镜,反而不如唐朝或者之前制作的精美。</br>
石盆形状是常见的圆形,内外雕刻的都有图案文字。</br>
它的里面雕刻的是两条鲤鱼,刻有“年年有余”四字。</br>
外面的图案是喜鹊、梅树,刻有“喜上眉梢”四字。</br>
石雕老石刻,是一个长方形的石板。</br>
这块石板,长度约一米,宽度约60公分,厚约六七公分,</br>
面上刻画的图案是一个大的“麒麟”。</br>
麒麟雕刻的十分精致,活灵活现,局部颜色泛红,应该是开光使用过朱砂。</br>
这次购买物品,他一共花了差不多4万块钱。</br>
至于之前的300斤左右的古钱币,肯定是窖藏,里面不少的筒子。</br>
300斤其实并不多,如果发现那种大型宋朝时期的窖藏,动辄以“吨”计算的不在少数。</br>
“哥!我咋感觉今天来集市的人比往年更多呢!”</br>
逛着时,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常静有些感叹。</br>
“是吗?”</br>
常顺倒是没太注意。</br>
他随口回了一句。</br>
“可能是怕二十七会下雨或者下雪,天气预报说过两天会有雨雪天气。”</br>
爷爷也跟着说了句。</br>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手里有了余钱,就舍得花钱,所以上街买东西的人才会变多!</br>
要是再往前走几年,可没有这么热闹,那时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反而比较少。”</br>
爷爷想了想,又说道。</br>
“难怪我觉得小时候的东西更加便宜一些呢!”</br>
常静好像明白了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