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越升越高,镇上的供销市场也愈发热闹。</br>
李向东推着自行车,穿过人声鼎沸的主街,顺着东边的砖道一路前行。</br>
早在前世混迹镇上的时候,他就记得,这个三岔口集市的摊位是镇上最自由、也最混乱的地方。没什么规矩,先到先得,全靠抢。虽说不是正规摊位,但人流够,关键是没人收费。镇上那些卖瓜子糖果的、修鞋补伞的、甚至卖切糕的,都会在这蹲点。</br>
那时候他天天闲逛,嘴上骂人家穷酸、土包子,现在想来——人家那才叫挣钱,自己才是真混。</br>
前世他吃过的亏太多,知道有些机会就是抢时间。摆摊也是一样,早一步到,就能多赚一分;迟一步,连位置都站不上。</br>
他挑了条不错的位子,这里背风、靠近街口,又挨着来往的客流,地段虽偏,却有得做。</br>
太阳还没晒到的小边道,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弯腰翻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板,抓起炭条,快速写了几个字:</br>
“电池 耳机 小电筒 小喇叭——现货现卖!”</br>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站起身,拎了拎装货的袋子,重新系好系紧,整个人稳稳坐在摊后,气还没喘匀,就听见旁边传来一声冷哼:“哟,这不是李向东?”</br>
他抬头一看,是对面卖拖鞋的老陈婶,六十多岁,摊上挂着三排塑料凉鞋。她眯着眼上下打量他:“你也开始做买卖了?”</br>
“李家那小子不是早年混过一阵吗?听说还在派出所留过案底。”</br>
“不怕脏了这片地儿啊?”</br>
周围几个老摊贩交头接耳,明显是把他当成笑话在看。</br>
李向东没搭话,只低头把货一件件摆好。</br>
BP机电池,一节节码成一排,五号电池两两一对,用橡皮筋扎着,耳机线卷好放进纸盒里,小喇叭擦了擦灰,朝上摆好。</br>
可这三岔口的摊位,从来都不宽容新人。</br>
左边那摊卖便宜收音机的老油子,一见李向东坐下,就咧嘴朝右边招呼:“哟,新来的小子,挺会摆啊。”</br>
右边那摊卖电池的中年汉子更绝,直接把摊子往李向东这边挪了两寸,摆出副“压场子”的架势。</br>
不到一刻钟,就有个大娘在李向东摊前蹲下,正想问价格,旁边那汉子就笑着插了一句:“你别看他这耳机线包得利索,不一定能用,山寨货你也信?”</br>
话声不大,但刚刚好能被四周人听清。</br>
李向东手指一顿,没说话,眼神却微微一沉。</br>
他缓缓站起,只是把手里的耳机线轻轻放下,拎过小喇叭,动作不快,却分外利落。</br>
他拧开盖子,接上线,按下播放键,一段《小芳》的旋律顺着喇叭清亮地流淌出来,没有一丝杂音,在嘈杂的早市里竟听得格外清楚。</br>
人群顿时安静了几秒,几个原本站着看热闹的大爷大妈都凑了过来,小声议论。</br>
“哟,这小喇叭响得还真挺干净。”</br>
“不是杂货铺那种哑声货,听着还挺带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