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向东吃了碗路边摊的热米粉,又喝了口咸豆浆,便揣着钱出了门。</br>
昨晚他一夜没睡好,不是屋里太吵,而是心里太乱——重来一世,他不能再像前世那样,在深圳晃来晃去、混个半死不活后灰头土脸地回去。这一次,他必须找到机会。</br>
他没急着去人才市场凑热闹,而是打听起附近有什么做小生意的去处。</br>
早年的深圳,各种信息基本靠问,站在巷口吸根烟,就能听到人聊货源、聊跑路、聊打工厂的黑工头。</br>
“你想做点小生意啊?”卖烟大爷看了他一眼,“去南头市场瞅瞅,那边有个电子杂货批发区,全是收音机、BP机、耳机线这些破玩意儿,不少人专门来那批货回乡卖。”</br>
李向东心中一动,立刻谢过,拎包就往那边去了。</br>
南头市场不难找。</br>
穿过两条主街,他便看见大片铁皮棚子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头。</br>
许多摊位支在灰土地上,摊前堆着整箱的耳机、电池、塑料表壳,还有用旧纸箱堆出的展示台,摆满小喇叭、手电筒、半新不旧的收音机。</br>
“BP机走一台不包售后啊,别拿回老家说信号差!”</br>
“电表一块十五,走量再便宜!”</br>
“电子表特价,港版款式,不走保修!”</br>
摊主们嗓门一个比一个高,来往的买家也各式各样:有穿背心、夹着烟的中年男人;也有骑摩托送货的小伙子;还有拎大包的北方商贩,一听口音就知道不是本地人。</br>
李向东走得不快,眼睛却没闲着。他在一个摊位前停下,摊面上整齐地摆着几台BP机,外壳崭新,塑料膜还没撕,摆明了是走货货。</br>
标签上贴着“190元”三个红字,看着挺唬人。</br>
“老板,这BP机怎么卖?”李向东语气随意。</br>
摊主瞥了他一眼,像是见惯了这种“探价”的:“要几台?”</br>
“我先看看,单买一台什么价?”</br>
“散的就一百九。”摊主没废话,“你要拿货,一次五台以上给你一百六。”</br>
李向东心头一震。</br>
一百六——在这儿,这价格也许算常规,但他记得太清楚,前世在老家镇上,有人从外地带回一台BP机,包个牛皮纸壳、配上挂绳,就能卖三百五、四百——而且还有人抢着要。</br>
那会儿的他只觉得这些东西是“有钱人装门面”的玩意儿,现在重活一世,再看这些“门面货”,那就是能换饭吃的门路。</br>
这……不就是机会?</br>
他没表露情绪,掂了掂手里的帆布包,又往前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