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90年代,从混混到商界狂龙

关灯
护眼
第171章 《老工人的名单》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厂区复产倒计时第3日,老办公楼二层的人事档案室灯火通明。</br>

屋内积尘未扫,空气中弥漫着陈纸、霉味与老木柜开合的嘎吱声。林青青戴着手套,蹲在地上打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柜,里头一摞摞档案卡折边泛黄,边角写着手写编号与钢笔批注。罗燕站在高脚凳上,小心地从最上层取下一册,轻轻吹去封面灰尘:“1987年入职,设备部统计……这人还在不在都两说了。”</br>

李向东站在窗边,翻看着其中几份,手里那一张的职工照片已经褪色,边缘还贴着一块脱落的奖状剪影。“312份。”他缓缓道,“超两百人是保卫科、食堂、行政、内勤……岗位虚,人又老,原岗没法继续干的,得分流安排。”</br>

林青青抬头看他:“但这些人不是错在岗位,只是被上一轮体制‘架’住了。”</br>

“我知道。”李语气平静,把三页纸摊开在旧办公桌上。纸上是他亲自画的三栏表:年龄、技能等级、健康状况。每份档案翻过来,都由罗燕在一旁标注红色符号,分出“可用”“需过渡”“建议离岗”三类。</br>

“你知道八十年代为什么大扩招吗?”罗燕忽然问。</br>

“因为那时候,谁家没人在厂里。”林青青接话,“三代一厂,不是口号,是生活。”</br>

李轻声道:“感情是咱得敬的,但厂要复起来,不能靠情分搭台。”</br>

空气里沉默几秒。然后,一份又一份档案被逐条记录、登记,排上进度表。厂房未动,人的盘子得先理清。</br>

李向东站在旧木桌前,翻阅一份又一份档案,目光忽然在一张泛黄的纸页上停下。</br>

“姓名:陈福年,岗位:电控工艺带班长,工龄:19年。备注:熟练掌握贴片焊接、电路板故障排查、指导徒工经验丰富。”</br>

他指尖敲了两下纸角,轻声道:“这种人,才是真正能点亮车间的。”</br>

说着,他从胸前口袋里抽出一支红笔,果断地在表格上“编号083”旁圈出一个圆。</br>

林青青靠过来一看:“这个老陈,当年贴片组组长,一人带过五个徒弟。我爸那会儿还说过他手稳、脾气倔。”</br>

“越是这种人,越不能走。”李向东语气斩钉截铁,又翻开几页档案,陆续圈出“116、124、137、179、205”……</br>

“这几位你也看过?”罗燕抬头问。</br>

“看过档案也听过人讲。”李不抬头,笔尖在纸上不停划圈,“他们的名字,几乎在每一段设备记录、培训名册上都出现过。”</br>

很快,桌上已经摞出一摞厚厚的人事档案,文件夹封面贴上一张手写标签:“A类·即刻沟通对象”。</br>

林青青坐在桌边把这批文件拎出来归档,脸上写着罕见的认真:“我们现在圈的,不是工人,是一个厂子的‘骨架’。”</br>

李点点头:“复产三个月,说到底就看这批人能不能顶上。别人还可以教,技术经验教不来——得用。”</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