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90年代,从混混到商界狂龙

关灯
护眼
第202章 《深交所二板备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股东大会通过改制方案后的第三天。春雷厂新挂牌的“董事会秘书办公室”内灯火通明,彻夜未熄。林青青带领着临时抽调的精干文秘团队,完成了最后一遍《春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报告》的校对与装订。厚达数百页的纸质报告,散发着油墨特有的气味,被小心翼翼地装入特制的硬质档案盒。与之配套的,还有一张存储着所有电子版材料的3.5英寸软盘,安静地躺在盒内一角。</br>

清晨,罗燕亲自带队,乘坐最早的航班飞往深圳。她怀抱着那份沉甸甸的档案盒,如同抱着春雷通向未来的钥匙。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略显嘈杂的“二板企业服务窗口”前,罗燕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将档案盒递交给窗口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熟练地检查了清单,在登记簿上快速记录,抬头说了一句:“春雷通信?嗯,材料齐了。你们动作挺快,是本月第二家完成备案的。” 这句话平淡无奇,却让罗燕悬着的心终于落定,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br>

当天下午,一份盖着深交所业务专用章的传真确认函,发回了春雷厂董秘室。林青青拿起传真,快步走向李向东的办公室。李向东展开纸张,目光落在最关键的一行字上:</br>

“经审核备案,春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纳入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板市场上市企业培育名单。”</br>

窗外阳光正好,落在这行字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br>

深交所官网在当日晚间更新了简讯。在并不起眼的“企业培育动态”栏目里,一条简短的消息悄然发布:“春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纳入本所第二板市场重点培育企业名单。” 这条看似平淡的公告,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br>

嗅觉敏锐的财经媒体迅速跟进。次日出版的《证券时报》在显着位置刊发头条报道,标题颇为引人注目:“一所小厂的逆袭:春雷通信踏上股市之门”。文章简要回顾了春雷厂的技术背景和改制历程,并着重指出其作为新兴通讯器件供应商的潜力,以及纳入深交所二板培育名单的意义。一时间,“春雷通信”这个名字开始在资本圈内小范围流传。</br>

林青青拿着报纸走进李向东办公室,带着调侃的笑意:“李总,上报了。感觉如何?”李向东放下手中的文件,目光扫过报纸标题,神情平静:“感觉?感觉是,刚拿到了一张入场券。接下来,还得站上更大的台,面对更多聚光灯下的审视。”话音刚落,罗燕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李董,林秘,刚接到消息,今天上午已经有三家投资机构主动打来电话,咨询我们的业务模型细节和初步的估值依据了!”</br>

资本市场的目光,第一次真正聚焦在了这个曾经的国营小厂身上。</br>

一周后,春雷通信临时布置的“投资者关系会议室”内。李向东坐在长桌一端,面前摆放着专业的电话会议设备,西装笔挺,领带一丝不苟。这是他首次以“春雷通信投资者关系经理(IR Manager)”的身份正式亮相。林青青和罗燕分坐两侧,神情专注。</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