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买一斤杀了马,最少可以买三斤米花。而这三斤米花,可以装一布袋。足够孩子们吃上一个年节。</br>
为了照顾这些相对贫困的家庭。安王府年关大集,对他们的小摊位,不征收摊位费。</br>
而对于他们摆在路边的摊位,也多给予一点照顾。</br>
从腊月十五到除夕夜,总共不过半月。这些个摆摊人能碍着谁呢?</br>
他们能赚些钱养家,对于安国来说,也是件极好的事情。</br>
安国,总还是要有点温度。</br>
依照惯例,张月如出来置办年货。今年在家的姐妹不多,张月如觉得有些冷清。</br>
“夫人,咱们要少买一点东西。买的多了,吃不下,会坏掉。”</br>
二嫚还是节俭的性格。她唯恐浪费了东西。</br>
“二嫚,不是这个道理。小安说过,银钱要流动起来,市场才能活跃。</br>
百姓手里有钱,安国才能兴旺。而像咱们这些人,更要带头出来买些东西。”</br>
二嫚挠挠头,她不是很明白:“咱们不缺物品,干嘛要买?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不好吗?”</br>
张月如不知道该如何向二嫚讲解。“二嫚,你别问那么多,反正就是要多多花钱,才对咱们安国有利。”</br>
二嫚便不再问。对安国有利的事情,她都要做。</br>
“夫人,我还攒了一百块。要不我给它全花了?”</br>
“花吧”张月如笑说:“若是不够,我还可以给你些。”</br>
二嫚不好意思起来。“这一百块就是夫人赏的啊。”</br>
“不不不,这是劳有所得。在咱们安国,没有白使唤人一说。”</br>
张月如想到自己的稿费。</br>
那首《月一》诗发表之后,因为追着分析,谩骂的人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br>
等月末时,龙柔还给她送来二十块。</br>
张月如推辞不收。她觉得写个打油诗就赚钱,这有点太扯。</br>
她更怕这是龙柔在奉承她。</br>
但龙柔很坚决。她的理由很充分:“凡是见报的文字和图画,都是要给予银钱的。</br>
小安说这是稿费。还有版权费在里面。要尊重文人的劳动成果。”</br>
张月如便收下。虽然不踏实,但潘小安说过,那就不会错。</br>
张月如当然很高兴。这二十块不是她种地所得,也不是她绣花所得,这是她的稿费。</br>
意外之财能不香吗?</br>
张月如将这二十块小心收好。这笔钱,她只想留给潘小安花,连双十儿都不行。</br>
慢慢的,张月如的稿费多起来。因为她的专栏有了忠实的读者。</br>
甚至有商家找到报社,希望月一能给做做广告。</br>
张月如没敢接广告。她不能让人知道,月一是自己。</br>
没有亲眼见过,亲自用过的东西,张月如才不会去给推荐。</br>
如此一年,张月如的稿费就收了三百余块。她不知道龙柔是怎么计算的,反正,龙柔给她,她就收下。</br>
而今日,她要用稿费购买年货。这些年货,她打算送给孤寡。</br>
再好的制度,也有穷困之家。或者因病,或者遭灾,或者出了不孝子。</br>
张月如自有一股执拗。她不去追问这些人如何致贫的,她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她们一些吃食。</br>
喜欢大宋小农民请大家收藏:()大宋小农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