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关灯
护眼
第99章 破除恐惧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接着达官显贵纷纷登门探望,就连李善长都让庶长子李忠亲自登门,送了一份厚礼。

只是他们都被管家袁朗给阻止了:

御医吩咐家主需要静养,望诸位海涵。

众人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都是战乱年代过来的,知道两天多不吃不喝的后果。

能救活就不错了,想要恢复如初大概率不可能。

这会儿大概率还在精心调养,不见外人是正常的。

不过有一群人,是可以见到马钰的,那就是小组织成员。

包括在他入狱期间,选择置身事外的人,他都见了。

朱樉很是不满,道:“这些墙头草,见他们做什么。”

马钰解释道:“一位伟大的人说过,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

“况且他们也不是我们的敌人,只是在关键时刻选择旁观罢了。”

“人之常情,没必要苛责太多。”

朱樉诧异的道:“你小子死过一回后,说话怎么一套一套的了。”

马钰笑道:“我说话一直一套一套的,你才发现啊。”

“倒是你,这次出乎我的意料,哥们没白交你这个朋友。”

朱樉有些不自然的道:“别特娘的肉麻,我是男人,不是娘们。”

马钰大笑不已。

他是真的开心。

在你困顿的时候还愿意帮你的朋友,这辈子只要有一个就足够了。

上辈子他朋友很多,平时大家一起喝酒吃肉无话不谈。

甚至赚钱的信息都能一起分享。

但在绝境之下,真正愿意伸出援手的,最多也就半个。

当然了,这事儿他也没资格指责别人。

因为在绝境下,他自己真正愿意帮的,也只有半个。

只是没想到,穿越后竟然获得了一个这样的朋友。

关键,这个人还是原本世界里,被他拿来喷朱元璋的活畜牲朱樉。

人生真的很奇妙。

除了朱樉,另一个让马钰没想到的人,就是汤醴。

他也是坚守小组织的三十名成员之一。

以汤和和朱元璋的关系,这个选择属实有点出乎意料。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情他领。

马钰虽然嘴上说都是朋友,实际上心里还是分的很清楚的。

让朱樉将自己的读书笔记,拿给那三十个不离不弃的小伙伴抄录。

这本笔记里,可都是他这一年读书的心得。

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当前流传的主要经典著作的思想内容。

相当于是为他们做一个系统性的启蒙。

而且里面有不少超越时代的见识,让他们提前接触一下新思想。

当然,并没有真正敏感的内容。

他虽然获得了‘勇气’,但还不至于主动寻死。

而且他还特许,这三十人每周可以来他家听一次课。

这种区别对待自然是瞒不住人的,但谁也不能说什么。

毕竟这是人家应得的奖励。

对于他的行为,朱元璋通通视而不见。

马皇后隔三差五就会出宫来看他,就算人不来也会有各种赏赐。

即便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对她马钰依然没有什么成见。

本来就是陌生人,还冒充人家亲戚,辱骂人家丈夫。

结果人家不计前嫌,认自己当侄子,让自己能在这个世界立足。

就算是亲姑姑有几个能做到如此的。

所以,没必要苛责太多。

朱标依然如故,得空就来这里看望他,顺便与他各种闲聊。

对这个便宜表哥,马钰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原因和马皇后差不多。

况且原本的世界,朱标除了短命这个缺点外,也没什么黑点。

这个世界很多计划,还需要他来实施。

所以马钰对他也是依然如故,而且在闲聊的时候,还主动聊一些宏观方面的话题。

帮助朱标拓展视野。

而朱标也借着《孟子》等著作的思想,暗暗表明自己和父亲不同。

对此马钰自然是喜闻乐见。

当然了,马钰也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现在他和马皇后、朱标等人接触的时候,不再谨小慎微,也不会再刻意讨好。

而是坦然处之,该如何就如何。

而且他也不再蛐蛐朱元璋。

并不是所有的意见都需要用嘴来表达,记在心里就可以了。

这件事情似乎就这么过去了,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除了马钰自己身体虚弱,留下了一些暗疾之外。

但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马钰变了。

时间不知不觉流逝,很快就迎来了洪武三年。

年初朱元璋就命徐达挂帅,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等为副,再次开启了北伐大业。

身体已经恢复如常的常遇春,也嚷嚷着要出征。

但被朱元璋给否决了。

朱元璋的原话是:“你的性格咱最了解,上了战场必定冲锋在前。”

“咱可不能让你去送死。”

“想上战场也行,什么时候能骑着马厮杀上一个时辰,咱就同意。”

常遇春也没有办法虽然他已经能如常人一般行走,但中风后遗症哪有那么容易就痊愈的。

更何况,这大半年他主要用来养病了,身体锻炼也就落下了。

肚子上赘肉都生出了一大堆,上阵杀敌是别想了。

所以也只能加强锻炼。

马钰的身体也恢复了许多,语言、思维能力都已经恢复如常。

但后遗症让他的身体非常虚弱,长时间走路都成了困难。

为了方便行动,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轮椅。

还加了减震结构,倒也舒服。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损伤并不致命。

长期调理,加上正处在成长期的身体的自愈能力,是有望恢复一些的。

即便如此,马皇后等人也都非常的难过,但马钰自己非常坦然。

这几个月,他从头梳理了前世今生学过的知识。

在放下了顾虑之后,有了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

对未来要做的事情,比如分裂改造儒家,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就在这个时候,朱标找到马钰,与他谈起了财税问题。

此事朱樉已经和他说过,说实话马钰很惊讶。

他最初画的靶子是空印案,没想到竟然将郭桓案也给带出来了?

话说,这会儿郭桓在哪当官来着?

但郭桓案牵扯到那么多人,不可能是三两年就形成的。

大概率是从根子上就存在的问题。

只不过恰好在那个时候爆发,被朱元璋连根拔起,一块给解决了。

所以,现在查出一些端倪,倒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空印案据说诛杀了四百多官吏,被牵连的更多。

郭桓案就不用说了,死了好几万,流放的更是以十万计。

现在两个案子合在一起,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但马钰丝毫不同情那些人。

那些贪官污吏将百姓逼死的时候,可没有想过百姓无不无辜。

死了活该。

至于他们的家属…

别搞什么过不及家属这一套。

过不及家属的前提是,惠不及家属。

吃着人血馒头,却说自己是无辜的,不该被牵连。

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杀一杀也好。

正好震慑一下某些人,清扫一下元朝留下的不良风气。

不过很显然,他有些小看朱元璋的决心了。

朱标隐晦的表示,这事儿或许和儒家宗教化有关。

当得知朱元璋的真正想法后,马钰是震惊的。

这就是脑补吗?

不愧是你啊,朱元璋。

但对此,他自然是喜闻乐见。

他最怕朱元璋决心不够,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

最后,朱标终于说明了前来的原因:

“表弟,你之前提到的道衍大师已经找到了,你看什么时候去见一见他?”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