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善若水,寻安

关灯
护眼
第118章 寻脉问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拨动琴弦示范,音调忽高忽低,竟与附近快递站扫码枪的"滴滴"声形成奇妙呼应。"现在年轻人送快递,不也靠听声辨单?"徐老师笑着指向窗外,一个快递员正根据系统提示音的节奏,快速分拣包裹。</br>

但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在陕北的发现。剪纸非遗传承人高大娘家的窑洞里,满墙剪纸中藏着更古老的秘密。她剪的"抓髻娃娃"腋下有个菱形缺口,与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一模一样。</br>

"我奶奶说这是''辟邪孔''。"高大娘递给我剪刀,红纸翻飞间又剪出个带缺口的娃娃,"前年考古队来,说这是六千年前的生殖崇拜符号。"她翻开炕头的智能手机,相册里存着孙女的现代艺术展照片——那些不锈钢雕塑的镂空处理,分明是放大版的"辟邪孔"。</br>

这种跨越时空的基因式传承,在岭南醒狮文化中更为直观。佛山武术馆的年轻学员们在练习高桩时,鞋底都涂着特制的防滑粉。老师傅黄炳坤从神龛后取出个锡盒,里面是1949年的防滑粉配方,主要成分竟与现在国家队用的镁粉相同。</br>

"当年用观音土加榕树汁,现在换成了碳酸镁。"黄师傅把新旧两种粉末混在一起,"但''采青''时的七星步法,和南少林壁画里的武僧动作分毫不差。"</br>

回到北京整理资料时,我在潘家园旧书摊淘到本奇特的《华北民俗暗语大全》。泛黄的扉页上有褪色的钢笔字:"1959年河北抗旱指挥部密令,各地货郎用市声传递水库水位"。书页间夹着张1983年的百货公司调货单,背面用针脚绣着微型气象云图。</br>

"文化就像黄河水。"裴老爷子在电话里听完我的发现,突然说起他正在参与的三门峡移民口述史项目,"表面看改道多少次,底下暗流永远连着昆仑山。"</br>

深夜的档案室里,我把这些碎片拼成一幅新的图谱。电脑屏幕的光照在墙上,与窗外闪烁的外卖车灯、快递站的激光扫描线、远处大厦的霓虹广告交织在一起,恰似高大娘手中那连接古今的红色剪纸。</br>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请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寻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