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善若水,寻安

关灯
护眼
第126章 古方里的烟火气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陈师傅转身从药柜取出一包药材,又往小砂锅里注入清水,放入几片生姜、红枣,最后撒入一小撮暗红色的粉末。</br>

"这是红花,配上姜枣,温经止痛,"他将砂锅置于炭炉上,"再加点当归,补血行气。"</br>

水沸后,药香弥漫,带着微微的辛辣。姑娘喝下一碗,不多时,脸色渐渐回暖,紧蹙的眉头也舒展开来。</br>

男子松了口气,掏出钱包:"多少钱?"</br>

陈师傅摆摆手:"红花不值钱,当归是我自己炮制的,收个炭火钱就行。"</br>

待兄妹俩离开,我忍不住问:"您怎么不多收点?那当归可是上等货。"</br>

陈师傅笑了笑:"药是救人的,不是发财的。况且——"他指了指门外,"那男孩进来时,鞋底沾着工地上的泥,指甲缝里有油漆,想必是刚下夜班就带妹妹来看病。这样的钱,赚了心里不安。"</br>

我一时无言。</br>

午后,陈师傅让我整理一批新到的药材。其中有一包茯苓,块大如拳,表面布满龟裂纹,断面却细腻如脂。</br>

"这是云南的野茯苓,少说长了三十年,"他敲了敲块茎,声音沉闷如击木,"茯苓本是无根之物,靠吸松柏精华而生,所以能利水渗湿。"</br>

我好奇:"那人工种植的茯苓呢?"</br>

"药性差远了,"他摇头,"就像温室里的花,长得快,但经不起风雨。野茯苓长在深山,昼夜温差大,雨水冲刷,虫蚁啃咬,反而逼出它的药性。"</br>

说着,他取出一块茯苓,用铜刀削成薄片,阳光下,片片透明如玉。</br>

"茯苓要''九蒸九晒'',蒸去燥性,晒出甘味,"他将薄片铺在竹筛上,"但现在的药商图快,一次蒸透就完事,药效自然大打折扣。"</br>

傍晚,药膳坊来了位熟客——卖豆腐的老张。他常年挑担走街串巷,膝盖落下了毛病,每逢阴雨天就酸痛难忍。</br>

陈师傅从柜台下取出一只陶罐,掀开盖子,里面是黑褐色的药膏,散发着浓郁的艾草香。</br>

"去年端午收的艾叶,配上川乌、红花,熬成的膏药,"他用竹片挑了一块,敷在老张的膝盖上,"艾草得午时阳气最盛时采摘,药力才足。"</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请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寻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