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药圃的叶片上,我已经在园中忙碌了一个时辰。昨夜辗转难眠,脑海中全是"九转回春汤"的残方和张道长提到的中医交流会。五十岁的年纪,本该安于山居生活,可那些古籍中的智慧却像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br>
"这么早就来折腾你的宝贝草药?"林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姜枣茶,"喝点暖暖身子,秋露重,别着了凉。"</br>
我接过粗瓷碗,温热的触感透过掌心传来。茶汤澄澈,沉在碗底的红枣和漂浮的姜丝散发出辛甜交融的香气。我啜饮一口,暖流从喉咙滑入胃中,驱散了清晨的寒意。</br>
"明儿还没起?"我望向屋子的方向。</br>
"昨晚和同学聊到半夜,让他多睡会儿。"林素蹲下身,帮我整理刚采收的草药,"你昨天从道观回来后就心不在焉的,是不是那些古籍有什么特别发现?"</br>
我放下碗,从怀中掏出《青城药膳录》,翻到记载"九转回春汤"的那页:"你看这里,张道长带来的《食疗本草》中记载的''神仙粥'',与师父传我的这个残方有七分相似。"</br>
林素凑过来看,她虽不懂医术,但多年耳濡目染,也能看懂些基本配方:"这''九蒸九晒''的工艺倒是稀奇,一味黄精要反复蒸晒九次,得费多少工夫?"</br>
"正是如此才显珍贵。"我指着笔记上的文字,"师父曾说,这''九转''之法能激发药材的深层药性,达到寻常制法十倍的效果。"</br>
林素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页,眉头微蹙:"你...是不是想下山去寻找完整的配方?"</br>
我怔住了。这个念头确实在我脑海中闪过,却没想到被妻子一眼看穿。阳光穿过药圃的篱笆,在我们之间投下斑驳的光影。</br>
"张道长建议我去成都参加一个中医交流会,"我斟酌着词句,"还提到...或许可以在城里开一家小药膳馆。"</br>
林素的手停顿了一下,随即继续整理着草药:"你考虑好了?"</br>
"还没有。"我叹了口气,"在山上住了三十年,突然要下山..."</br>
"是为了明儿吧?"林素突然说,眼睛直视着我,"他若真去成都读书,你想离他近些。"</br>
我沉默不语。林素总是能看透我的心思。儿子去成都读书的事,虽然我们尚未决定,但作为父亲,我确实希望能陪伴他度过人生这个重要阶段。</br>
"也不全是。"我最终说道,"张道长说得对,现在城里人生活忙碌,亚健康问题多,药膳或许真能帮到他们。"</br>
林素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草屑:"我去准备早饭。这事...等明儿醒了,你们父子好好谈谈。"</br>
望着妻子离去的背影,我心中五味杂陈。山居生活简单纯粹,每日与药草为伴,研究食疗法门,本是我最大的乐趣。但那些古籍中记载的药膳智慧,难道不该让更多人受益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