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善若水,寻安

关灯
护眼
第151章 铜铲异变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巴黎的清晨飘着细雨。</br>

我站在酒店门口,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紧了紧风衣领口。程明递来一把黑伞:"爸,郑教授说他在地铁站等我们。"</br>

"他倒是熟门熟路。"我接过伞,小心地将铜药铲包好放进内兜。昨晚睡前,我总觉得铲子似乎比平时更温热,但今早检查又一切如常,许是时差导致的错觉。</br>

巴黎的中药市场位于十三区,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远远地,就看见郑淮安撑着一把深蓝色雨伞,站在巷口张望。他今天换了一身深灰色中山装,在一群行色匆匆的巴黎人中格外显眼。</br>

"程远!"他向我们招手,"你们迟到了七分钟。"</br>

"郑兄还是这么守时。"我笑着走过去,"昨晚睡得如何?"</br>

郑淮安哼了一声:"认床,三点才睡着。不过..."他压低声音,"我查到些有趣的东西,关于这个市场的。"</br>

程明眼睛一亮:"什么有趣的东西?"</br>

"据说,"郑淮安神秘兮兮地说,"这里藏着一种欧洲特有的草药,中世纪时被修道院的僧侣们秘密使用,有''西方灵芝''之称。"</br>

我挑了挑眉:"郑兄也信这些传说?"</br>

"宁可信其有。"郑淮安难得地笑了笑,"走吧,莫里斯已经安排好了向导。"</br>

市场比我想象的更加拥挤。狭窄的巷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招牌上中法双语混杂。空气中飘荡着熟悉又陌生的药香——当归、黄芪的气味中,混合着一些我从未闻过的异国香料。</br>

向导是个叫皮埃尔的华裔青年,中文说得极好:"程先生,郑教授,我们先从最大的''万春堂''开始参观如何?老板是广东人,药材最全。"</br>

"万春堂"的店面不大,但货架直通天花板,密密麻麻摆满了药罐和抽屉。老板姓林,听说我们来自中国,热情地迎上来:"两位大师光临,小店蓬荜生辉啊!"</br>

郑淮安直奔主题:"林老板,听说你们这里有欧洲特产的草药?"</br>

林老板会意一笑:"郑教授是行家。确实有些本地药材,国内少见。"他转向里屋,"玛丽,把''圣约翰草''和''奶蓟草''拿来给贵客看看!"</br>

我趁他们交谈,悄悄观察店内的陈设。与中国药店的格局相似,但多了些欧式元素——铜秤、玻璃罐、甚至还有一个小型蒸馏器。我的目光被柜台一角的小木盒吸引,那里放着几片形状奇特的干菌菇。</br>

"这是什么?"我指着问道。</br>

林老板凑过来:"啊,这是''骑士菇'',法国中部森林特产。当地人说能增强体力,但我们测试过,药性很温和,类似茯苓。"</br>

我取出一片,轻轻掰开,闻了闻——有股淡淡的橡木香,还带着一丝甜味。正当我想进一步询问时,胸口突然传来一阵温热。</br>

铜药铲在发烫!</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