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善若水,寻安

关灯
护眼
第166章 非洲考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肯尼亚内罗毕国际机场的热浪扑面而来,我摘下眼镜擦拭镜片上的雾气。七月的东非正值旱季,阳光像熔化的金子倾泻在跑道上。</br>

"程教授!这边!"一个穿白大褂的高个子黑人男子向我们挥手。他是姆瓦纳医生,WHO非洲办事处的传染病专家,也是我们"天铁增强型抗生素"临床试验的当地负责人。</br>

程明推着装满设备的行李车跟上,郑淮安则小心翼翼地抱着装有"天铁"样本的特制保险箱。经过八个月的严格审批,我们的新型抗生素终于获准在肯尼亚耐药结核病高发区进行一期临床试验。</br>

"旅途顺利吗?"姆瓦纳医生帮我们装车,他的英语带着优雅的英式口音,"营地已经准备好了,就在马萨雷贫民窟附近的研究中心。"</br>

驶离机场的路上,内罗毕的繁华渐渐被贫瘠的郊区取代。破旧的铁皮屋密密麻麻挤在山坡上,尘土飞扬的道路两旁,营养不良的孩子睁着大眼睛看我们的车队驶过。</br>

"这里结核病耐药率超过40%,"姆瓦纳指着窗外,"常规药物基本无效,死亡率高得惊人。"</br>

研究中心是一栋简陋的两层小楼,周围围着铁丝网。门口挂着"中肯联合医学研究中心"的牌子,旁边是WHO的蓝色旗帜。</br>

"条件有限,但设备齐全。"姆瓦纳带我们参观实验室,"这边是样本处理区,那边是隔离病房,楼上是指挥中心。"</br>

安顿好后,我们立即投入工作。首批20名重症患者已经筛选完毕,都是对至少五种抗生素耐药的极难治性肺结核。按照方案,他们将接受"天铁"增强型利福平治疗,对照组使用标准药物。</br>

"所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姆瓦纳递给我一叠文件,"他们知道这是试验性治疗,但...这是最后的希望。"</br>

我翻看着病例档案,最小的患者才九岁,肺部X光片像被虫蛀过的树叶。她的母亲在同意书上按了手印,旁边是歪歪扭扭的签名:Grace。</br>

第二天清晨,试验正式开始。程明调试着药物监测系统,郑淮安则负责"天铁"样本的激活程序。按照拉萨实验的发现,我们需要在特定电磁场下处理药物,以激发"天铁"的量子效应。</br>

"爸,系统就绪。"程明比了个OK手势,"随时可以开始。"</br>

我深吸一口气,向护士点头示意。第一个患者被推进来——正是那个叫Grace的小女孩。她瘦得皮包骨,眼睛却出奇地大,怯生生地看着我们。</br>

"别怕,"我用蹩脚的斯瓦希里语说,"这会让你感觉好些。"</br>

护士将一滴增强型药液滴入Grace的雾化器。随着药物吸入,监测仪上的血氧饱和度开始缓慢上升。15分钟后,她的咳嗽明显减轻,这是药物起效的第一个信号!</br>

"太棒了!"姆瓦纳医生记录着数据,"比预期反应更快!"</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