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离开后的第三天,马淳在医馆门口挂上了“义诊”的木牌。</br>
清晨的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青石板上,斑驳的光影随着微风轻轻晃动。马淳坐在诊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往常这个时候,徐妙云已经烧好了开水,正在后院晾晒药材。</br>
“马大夫,早啊!”王婶挎着菜篮子路过,笑眯眯地打招呼,“今儿个徐姑娘没来?”</br>
马淳的手指顿了一下,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她回老家祭祖了。”</br>
“哎哟,那您一个人忙得过来吗?”王婶放下篮子,从里面掏出两个还带着露水的萝卜,“自家种的,给您添个菜。”</br>
马淳道了谢,将萝卜放在一旁。诊桌下的小药箱里,徐妙云常用的那副银针安静地躺在绒布上。他伸手摸了摸针包,又轻轻合上箱盖。</br>
第一个来看病的是村里的李老汉,咳嗽了半个月不见好。</br>
“张嘴,我看看喉咙。”马淳拿起压舌板,习惯性地往旁边伸手,“徐姑……”</br>
话到嘴边突然停住,他怔了怔,自己转身去拿灯盏。</br>
李老汉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了然:“马大夫是想徐姑娘了吧?那丫头在的时候,可把您伺候得周周到到的。”</br>
马淳没有接话,只是专注地检查着李老汉的咽喉。灯光下,喉咙深处泛着不正常的红肿。</br>
“风热犯肺,得用银翘散。”他边说边写方子,笔尖在纸上顿了顿,“以前都是徐姑娘帮忙抓药的……”</br>
李老汉咧嘴笑了,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您这是惦记人家了。我那老婆子回娘家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干啥都不得劲。”</br>
马淳将写好的药方递给李老汉:“早晚各一剂,三天后再来复诊。”</br>
上午的病人一个接一个,马淳忙得连口水都没顾上喝。</br>
【叮!治疗十五个病患,获得30积分!】</br>
到了晌午,看病的村民渐渐少了,他才发现桌上的茶壶还是满的。</br>
往常这时候,徐妙云总会适时地递上一杯温度刚好的茶水。</br>
后院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马淳心头一跳,快步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只野猫在翻晒药的簸箕。他站在院子里发了会儿呆,阳光晒得人发晕。</br>
下午去私塾教孩子们卫生知识时,马淳特意带上了徐妙云常坐的那把小凳子。私塾的刘夫子打趣道:“马大夫这是给谁留的座儿?”</br>
“习惯了。”马淳轻声说,将凳子放在讲台旁边。</br>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徐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呀?”“她答应教我们编花环的!”</br>
马淳摸了摸一个孩子的头:“快了。”</br>
他说这话时,眼睛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