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淳正在收拾药箱,闻言抬头道:“陛下圣明。其实妙云早将防治要点整理成册,只是尚未完善。”</br>
朱元璋眼睛一亮,转向徐妙云:“徐丫头,你来说说。”</br>
徐妙云放下手中的针线,从容道:“此次瘟疫防治,首要在于‘防’字。我们总结出三条:一是水源必须煮沸,二是病患衣物需用沸水煮过,三是死者须深埋并撒石灰。”</br>
李文忠掏出随身的小本子记录,边写边问:“马夫人,如何辨别是否染疫?”</br>
“发热、咳嗽、咯血者为重,需立即隔离。仅有发热者为轻,可单独安置观察。”徐妙云声音清亮,“最要紧的是将轻重病患分开,避免交叉感染。”</br>
朱元璋点头:“有理。太医院那帮老顽固总说瘟疫乃瘴气所致,非要熏什么香。”</br>
马淳接话:“熏香无用,反而<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病患。我们用的方子主要是清热解毒,辅以退热之药。”</br>
夜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br>
“还有一事。”徐妙云继续道,“我们发现病患居所必须通风,但不可直吹冷风。每日要用醋熏屋子,护理者需蒙面巾,接触后立即洗手。”</br>
李文忠停下笔:“面巾有何讲究?”</br>
“用细棉布叠四层,沸水煮过晒干。”马淳解释道,“比丝绸透气,比粗布细密。”</br>
朱元璋忽然问:“你们治了三百多人,死了几个?”</br>
“十一人。”徐妙云声音低了些,“多是年老体弱,染病太久的。”</br>
朱元璋沉默片刻,叹道:“若早用你们的法子,至少能多活一半。”</br>
马淳宽慰道:“陛下不必自责。如今有了这套章程,下次瘟疫必能少死许多人。”</br>
“徐丫头,你写个详细的条陈。”朱元璋拍板,“咱让户部拨钱,每个州县都发。”</br>
徐妙云应下,又道:“其实最难的并非治法,而是让百姓信服。起初村里人也不信沸水能防病,直到见了效果才跟着做。”</br>
李文忠若有所思:“可否让各地里甲长先学?”</br>
“正该如此。”马淳赞同,“每村培训两人,朝廷给些补贴,效果会更好。”</br>
朱元璋忽然笑了:“你俩倒是夫唱妇随。”</br>
“徐丫头。”朱元璋放下碗,看向徐妙云,“咱听说这次治瘟疫,你一直陪在马小子身边,连疫区都敢进?”</br>
徐妙云端着酸梅汤的手微微一顿,随即笑道:“夫君在哪儿,我自然在哪儿。”</br>
李文忠放下酒杯,眼中满是敬佩:“马夫人胆识过人,寻常女子哪敢进那等险地?军中将士听闻此事,都佩服得很。”</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我在大明开医馆请大家收藏:()我在大明开医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