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历史的记载,大旱与灾民集体爆发,差不多是在贞观二年五月份左右。</br>
六月份的时候,天不遂人愿,紧接着爆发了席卷二十二州的蝗灾。</br>
李恪一边继续往前跑,一边抬头看着头顶上阴沉的天气。</br>
默默希望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能够下几场大雨,好减轻灾情。</br>
至于蝗虫,去年冬日的雪下的相对较小,看样子是冻不死那些虫卵了。</br>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前些日子,自己将前往交趾国购买粮食的事情,告诉给了父亲李世民。</br>
现在只希望他能够明白他的苦衷,也从交趾,或者其他国家购买了一些粮食,好度过这次危难。</br>
想到这里,李恪摇了摇头,将这些信息从脑海里,驱逐了出去。</br>
管他呐,他李恪,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庶子。</br>
虽然是庶长子,但又不是仙人,总不能靠着感激活下去。</br>
这是一个封建时代,是李氏天下没错,但不是他李恪的。</br>
如果自己让天下人都对自己感恩戴德,别说李世民了,就算是李承乾,恐怕也会在心里嘀咕几句。</br>
“你这是什么意思?现在就想要取代我吗?”</br>
到了那时候,也不用想着怎么破解以后的死局了。</br>
估计他的脑袋现在就会被提前砍下来,当球踢。</br>
这个关键时候,所有的百姓,只能感激一个人。</br>
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万王之王,李世民。</br>
就算是李承乾,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天下所有的百姓感激他。</br>
更何况还是李恪这个庶子的小脑袋。</br>
自己被冤死的结还没有彻底解开,就不操那个心了。</br>
还是将酒楼经营好,积累一些钱财,然后再去之官的封地,做一个土皇帝,这比较现实一些。</br>
离李世民这一大家子远一点,才能活的长远。</br>
熟知大唐这一段历史的他知道,李恪也就是现在的自己。</br>
其实说到底,还是受到了李承乾和李泰的影响。</br>
在李世民弑兄杀弟,逼迫老父亲李渊退位之后,内心渴望亲情的他,偏爱李泰,特许"不之官"。</br>
或许是怕做的太明显,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br>
然后,也顺势将李恪和其他的皇子留在了长安。</br>
这就导致了在李承乾被废的那一段时间内,李恪也开始觊觎太子之位。</br>
要明白,封建时代,皇子如果要竞争皇位,就要留在京城,这是个政治风向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