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且有可能是极端完全相反的两面。比如外界和领导们对于理财公司乃至沈见新这个人的定性。</br>
这可以是为建设浦东项目合法的筹集建设资金,而沈见新是响应政府号召的实干企业家。</br>
也可以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满足个人骄奢淫逸,对群众的财产安全产生了极大隐患。</br>
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人,关键只有一个,解释权在谁手上。</br>
历史早就告诉过沈见新,是非功过从来不是历史评的,而是拥有解释权的人书写的。</br>
尤其是商人,好或者坏,名声可能一夜倾覆。</br>
对于目前的局势,他重新复盘之后,发现正处于关键节点。</br>
他不知道自己被边控的消息,明天会不会不胫而走,然后引起更多的猜测,乃至发生挤兑赎回事件。</br>
如果是这样,那看来是有人想要把他往死里整。</br>
但这种事情,现在发生的话,他还能将股票变现,全额赔付。</br>
虽然一切等于推倒重来,但至少人不会出事。</br>
可这样的话,他是绝不甘心的。如今股票涨势正好,理财公司也很红火,浦东的地价眼看着就要节节攀升,他怎么可能轻易的放弃这一切。</br>
可如果继续向前,等到他的资金渐渐变成水泥钢筋,到那时候一旦市场出现极大负面,发生挤兑的话,那他连退一步的机会都没了。</br>
这个问题他之前是没有想过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抱上了陆长明的大腿,在浦东项目失败之前,陆长明肯定能罩的住他。</br>
但现在,他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斗争之中。</br>
斗争是残酷的,而最先牺牲的,可能就是他这样的商人。</br>
另外一点,工程的事情,他肯定给人留下了吃独食的印象。那么一旦他成为靶子,肯定有很多人愿意踩上一脚。</br>
所以目前的两条路,退一步一无所有,进一步可能身死道消,两条路都不好走。</br>
虽然情况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他不得不防。</br>
有没有第三条路呢?</br>
思来想去,还是要看陆长明的态度,这很关键。</br>
而决定陆长明态度的,那只能是沈见新自己。</br>
所以他现在要面对的,不仅是如何与那些水面下的阴谋家博弈,还有怎么跟陆长明博弈。</br>
第二天,沈见新没有再去市公安局询问,也没有去找陆长明,而是下令理财公司开始限售理财产品,每天限售100万额度。</br>
接着,他让林景辉把工地的工人撤了,暂时停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