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里的空气,因我们共同确认了单线撤退的死局而变得更加凝重。</br>
烛火跳跃,映照着我和元直脸上同样严峻的神色。死路已明,那么生路何在?</br>
我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走到那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再次扫过荆襄大地,脑海中无数信息碎片在飞速碰撞、重组。</br>
历史的模糊轨迹、玄镜台传来的最新情报、我对曹操性格的判断、对刘备集团现有资源的评估……</br>
所有的因素,都在寻找一个能够撬动死局的支点。</br>
许久,我深吸一口气,缓缓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向徐庶。</br>
“元直,”我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br>
“既然一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必须分兵两路,明暗并行,方能觅得一线生机。”</br>
“分兵两路?明暗并行?”徐庶的眉头微微一挑,显然立刻意识到了这八个字背后潜藏的深意。</br>
他没有追问,只是用眼神示意我继续说下去。</br>
我走到桌案边,拿起一支炭笔,在旁边的空白纸张上快速勾勒起来。</br>
“所谓‘明线’,”</br>
我一边画着一条粗壮的、指向江陵的箭头,一边解释道,</br>
“便是依照主公的意愿,也是做给天下人,尤其是做给曹操看的</br>
——大军主力,簇拥着主公、文武官员以及自愿跟随的百姓,公开、浩浩荡荡地向江陵方向撤退。”</br>
我停下笔,看着徐庶:</br>
“这条线,是阳谋,也是诱饵。它的存在,有其必要性。</br>
其一,可以最大限度地收拢人心,维持主公仁德宽厚的形象,不至于让追随者寒心。</br>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将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引住曹操主力部队的目光和追击力量。</br>
有这条庞大而显眼的目标在前,曹军的主力必然会集中于此,从而为我们真正的核心力量,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和空间。”</br>
说到这里,我的语气变得沉重了几分:</br>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条‘明线’,将承受最大的风险,甚至……</br>
需要做好付出巨大牺牲的准备。</br>
它更像是一面盾牌,一面为我们争取时间的、活动的盾牌。”</br>
我没有避讳“牺牲”这个词。</br>
在我和元直之间,无需那些虚伪的掩饰。</br>
我们都明白,乱世之中,慈不掌兵,为了保全核心,有时候不得不做出残酷的选择。</br>
与其全军覆没,不如壮士断腕。</br>
徐庶的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痛惜,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认同。</br>
他轻轻点了点头,示意我继续。</br>
“而与‘明线’并行的,则是我们的‘暗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