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者领着读书人走进经香阁,阁内宽敞明亮,四周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本散发着古朴气息的书籍。两人在阁内的石凳上坐下,老学者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br>
“从前,孔子删定六经,他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文明历程,其影响流传万年而不衰。六经中的微言大义,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滋养着无数的仁人志士。汉代的各位儒者,距离那个古老的时代还不算遥远,他们所做的训诂笺注,大体上能够深刻体会到先圣的心意。而且那时的人们还十分淳朴,没有后世那些结党营私、争夺名声的不良风气,只是各自虔诚地传授老师的学说,一心一意地追溯学问的源头。这种纯粹的学术风气,一直延续到唐代,都未曾改变。”</br>
老学者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感慨,接着说道:“等到了北宋,把十三部经典的注疏整理成书,这一盛举让先圣也为之欣慰。然而,各位大儒心中也有着深深的忧虑,他们担心随着新学说的日益兴起,古代经典的学问会逐渐失传,被世人遗忘。于是,为了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他们耗费心血,建造了这座宏伟的经香阁,用来收藏这些经典。”</br>
读书人听得入了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学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老学者站起身来,缓缓走向楼阁中央,指着那里摆放的一部部书籍,继续说道:“楼阁中间放置的,是最初的经典版本,我们用五色玉制成精美的书函来盛放它们,这是为了表达对圣人教诲的无比尊崇;而旁边摆放着的,是历代官方刊印的版本,我们用白玉做书函,以此彰显帝王表彰经典的伟大功绩,这些珍贵的书籍都整齐地面向南方摆放,象征着它们在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br>
老学者又走到楼阁的左右两边,抬手示意道:“左右两边,则是各家私人刊印的版本。每有一部书完成刊印,我们必定会选取最初印得最为精美完好的那一部,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郑重地放置在这座楼阁里,并用青玉做书函,这是为了奖励那些勤奋钻研古籍的有志之士,这些书籍则都面向东西方向摆放。所有的书籍,我们都精心地用珊瑚做书签,用黄金做锁和钥匙,足见我们对这些经典的珍视。”</br>
读书人环顾四周,心中满是震撼,他从未见过如此珍贵而又庄重的藏书之所。老学者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东西两边的厢房,我们用沉香木和檀香木打造了精美的桌子,上面铺着华丽的锦绣垫子。各位大儒的神灵,每年都会来到这里视察一次,大家相聚在这座楼阁里,共同守护着经典的传承。后面的三间屋子,收藏的是唐代以前各位儒者对经书义理的阐释,那些珍贵的着作都用彩色丝带装订成卷,妥善地收藏在一个库房里。除此之外,哪怕有人着述极多,声名盖过当代,如果不符合我们的收藏标准,也只能听任他们把自己的着作收藏在名山之中,不能踏入这个门一步。这一切,都是遵循先圣的意思。”</br>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br>
喜欢新阅微异谈请大家收藏:()新阅微异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