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透雾气,洒在晋绥军358团驻地的训练场上。楚云飞站在观察台上,手持望远镜,注视着正在操练的士兵们。晨风拂过他将校呢大衣的下摆,脖颈处隐约可见一道淡粉色的疤痕——那是铜钱系统留下的唯一痕迹。</br>
"团座,各营连主官都到齐了。"参谋长方立功快步走来,递上一杯热茶。自从楚云飞"死而复生"后,这位参谋长的态度多了几分敬畏,少了几分阎锡山耳目的倨傲。</br>
楚云飞接过茶杯,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他抿了一口,眉头微皱——茶叶粗劣,带着霉味,这是前线部队的常态。</br>
"方参谋长,通知后勤处,从今天起官兵每日茶叶配额增加三钱,必须用新茶。"楚云飞放下茶杯,"另外,让炊事班在午饭时每人加二两猪肉。"</br>
方立功推了推眼镜:"团座,这恐怕超出我们的补给标准..."</br>
"从我的特支费里扣。"楚云飞打断他,"士兵吃不好,哪有力气打鬼子?"</br>
方立功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头记下。楚云飞知道他在想什么——一个团长哪来这么多"特支费"?但这正是他现代管理思维的体现:过去一个月,他秘密重组了团里的运输队,利用战术优势控制了三条商路,收取合理的"保护费",既维持了军民关系,又充实了军饷。</br>
指挥部的会议室已经坐满了军官。见楚云飞进来,所有人齐刷刷起立敬礼,眼神中除了往日的敬畏,还多了几分好奇——关于团长"死而复生"的传言已经衍生出十几个版本。</br>
"诸位请坐。"楚云飞走到沙盘前,"今天我们要演练一种新战术。"</br>
沙盘是他亲手制作的晋西北地形微缩模型,山脉、河流、村落都精确还原。楚云飞拿起几个代表兵力的小旗子,插在模拟日军据点的位置。</br>
"日军第36联队最近换装了新式火炮,射程比我们远两公里。"楚云飞用木棍指着沙盘,"传统的阵地战,我们会吃大亏。"</br>
一营长孙铭忍不住插话:"团座,那咱们就躲着不打?"</br>
"非也。"楚云飞嘴角微扬,"我们要用''弹性防御''战术。"他移动旗子,"前沿只留少量观察哨,主力分三线梯次配置。日军炮击时,一线部队后撤;炮火延伸,我们立刻反扑;等日军步兵进攻,再放进来打。"</br>
军官们面面相觑。这种灵活机动的打法与晋绥军惯用的死守阵地截然不同。方立功的钢笔悬在记事本上方,墨水晕开了一片。</br>
"具体来说..."楚云飞详细讲解每个环节,从撤退路线到反击时机,甚至考虑到士兵的心理波动。这些都是现代军事理论的精华,经过他巧妙伪装,变成了"在陆军大学时研究的德式战术"。</br>
推演持续了整个上午。军官们从最初的疑惑到渐渐着迷,最后个个摩拳擦掌。楚云飞注意到方立功一直在记录,便故意在关键的反击步骤上含糊其辞——有些杀手锏,还是留给自己人比较好。</br>